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启示录:RPA+AI已成备受关注人机协同系统
技术上,智能分析与数据挖掘是探索与发现业务流程的基础,OCR、NLP等技术则是非结构数据转化为结构数据的根本,机器学习则有助于RPA更多的了解用户行为,帮助企业建立更适合的流程优化方案。此外,能否快速将AI能力融入任意业务流程,也是考验RPA+AI的重要指标。 第三,较强的适配能力。一套基于RPA+AI的人机协系统,跨平台的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应用于更多场景,同时这也是对RPA厂商技术能力的考验。 能够跨Windows与Linux两大系统平台,就意味着这套系统不但能够应用于工作前端,同时也能应用于后端服务运维。如果能应用于手机系统,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无疑人机协同的能力也将大增。 结合王吉伟频道的以上分析,AI+RPA分论坛上云扩科技创始CEO刘春刚发布新产品时用的这个模型,大家感觉如何? 用一句话表达:产品有序演变与用户需求完善的生态路径,是非常贴合的。简单的讲就是,功能越来越多了,离用户越来越近了。 可以说,让RPA+AI实现人人可用是每个RPA厂商的夙愿,当然也只有协同厂商有此情怀,才能真正让人机协同助力中国数字化转型。 最有可能成为“普惠”人机协同系统 广泛意义上,人类使用工具达到提升效率之目的、做到改造社会意义即是人机协同。就如人类使用蒸汽机械实现规模量产,使用电力工具将规模量产做到成倍输出,现在则是与融合新型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再度实现倍数级的降本增效。 对于整个人类的数字化进程而言,绿色、环保、节约、共享、自动、智能、可控、安全、稳定的数字化社会才是最终的数字化目标。显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长远的进程,而人机协同也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分工与企业经营状态。 人机协同的本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确切的说是提高人力工作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打造人人可用、简单易用、质优价廉的人机协同系统是协同厂商的经营关键所在。 目前,人机协同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升级与转型,这个时期以智能自动化平台及工作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正在成为主流。 在目前已知的人机协同系统中,RPA被认为是最适合于“普惠”的人机协同系统,每个人都能够快速学习并应用这种工具。这里所谓“普惠”,是有机会做到真正的人人可用。 什么叫人人可用呢?譬如不会编程的笔者,仅用UiBot最简单的鼠标、键盘模仿,就做到了让PC自动去图库下载图片,还做到了将需要的资料自动转换成PDF。 在RPA做这些的同时,笔者在写这篇文章。这,即是人人可用也是最基础的人机协同。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数字化转型与流程自动化。】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