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加速跑 其商业模式及竞争壁垒在哪?
A股将迎来“新物种”:蚂蚁集团作为互联网科技金融的“超级独角兽”,不仅能够启示行业,更能带来长期增长。 8月25日晚间,上交所受理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480亿元,用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等。 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为公司保荐机构。同日,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蚂蚁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文件显示,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绿鞋前),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 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蚂蚁集团:阿里巴巴孵化的金融科技独角兽 商业模式:交易和数据沉淀的正向反馈,提升平台价值 解构蚂蚁的商业逻辑:与阿里巴巴相似的底层商业逻辑。本质是实现“促成更多交易”与“获得更多沉淀”之间的正向反馈,核心驱动公式是流量*频次*单价(金融中的客户数量*单客资产*综合费率)。 支付宝的超级流量入口,电商交易-本地生活-金融服务,通过入口和场景,实现流量的吸引、转化、复用。 持续拓展场景,从线上到线下,从境内到境外,建立生态圈。 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的业务有高度协同。在阿里巴巴的生态圈中,蚂蚁集团承担着支付及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作用,与阿里云(技术及系统)、阿里妈妈(营销服务及数据管理平台)、菜鸟网络(物流)共同构成阿里巴巴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平台模式(淘宝-天猫-支付宝-余额宝-蚂蚁财富),提升客户粘性,实现交叉销售、增加频次。 1、从电商业务到金融业务,延续了平台模式。 2、交易与金融天然融合。 通过科技提升效率、实现规模效应,对外输出拓展收入来源。 竞争壁垒:汇聚场景、数据、技术和运营的优势,打造金融生态圈 理解蚂蚁竞争壁垒:以支付广泛连接,以场景、数据、技术、运营为支撑,涵盖理财和信贷的金融生态圈。 与传统金融机构业务逻辑的差异,蚂蚁集团解决金融供给与场景需求脱离难题。 1、蚂蚁集团在场景中获客,先有客户需求、再创造金融产品。 2、传统金融机构先有产品、再寻找客户。 获客渠道和客户粘性是蚂蚁集团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壁垒。 1、获客成本优势。 2、高用户粘性优势。 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逐步拓展金融产品及服务种类,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1、金融产品体系逐步建立,实现普惠金融。 2、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比其他互联网平台,蚂蚁集团发挥了交易闭环的数据优势,系统化打造金融生态圈。 在互联网公司中,蚂蚁集团的金融牌照布局最全。 基于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测试,形成金融科技对外输出的能力。 1、商业模式的转变:从自营金融业务到赋能金融机构。 2、输出经过自身业务验证的技术。 3、技术与数据服务相结合。 4、加强与传统金融 IT 厂商的合作。 5、将目标客户拓展到其他行业。 技术能力:协同阿里科技力量,需求导向和前沿开发并重 引领金融科技发展,驱动金融业务创新 蚂蚁集团的科技能力领先,能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并驱动业务创新,是金融科技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具备技术输出能力。 科技赋能金融业务,驱动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 1、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满足支付宝大容量、低时延、安全性等性能要求,也推动了蚂蚁集团底层架构的变革。 2、基于支付宝多年的风控实践和技术创新开发了智能风控引擎AlphaRisk,并形成智能化风控产品“蚁盾风险大脑”对外输出到各行业。 3、在借贷、保险和资管领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借贷的310模式(3 分钟在线申请贷款,1秒钟完成审核放款,0人工干预)、保险的 212 模式(2 分钟申请,1 秒钟核保,2 小时赔付)以及资管科技的 521 模式(5 秒钟生成市场报告,2 秒钟确认关键问题,1 秒钟收到优化推荐)。上述三个解决方案均对外部金融机构开放。 引领金融科技的前沿发展。蚂蚁集团的技术基石总结为“BASIC”,分别为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AI)、安全(Security)、物联网(IoT)和云计算(Computing)。蚂蚁集团围绕这五个领域进行底层技术的开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1、人工智能。2、区块链。3、安全风控。4、物联网。5、蚂蚁金融云。 金融科技能力模块化,通过技术平台向外输出。 1、成熟的产品模块。 2、综合化的解决方案。 体制机制优势突出,电商基因助力技术迭代 公司层面,蚂蚁集团能保持科技上的领先,核心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优势,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并激发创新动力,灵活的组织架构保证技术开发的效率。 业务层面,蚂蚁集团沿袭了阿里巴巴的电商基因,丰富的场景和交易闭环有助于数据的沉淀,保持技术的快速迭代,金融业务本身也是交易,适用于阿里巴巴的技术体系,可以通过中台战略做强底层技术和功能模块,提升前台业务开发效率。 企业文化。阿里巴巴于2010年 7 月建立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平等共事,促进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协作,克服官僚主义和等级制度。目前有 36 名成员,其中有 8 为在蚂蚁集团任职。 人才战略。蚂蚁集团的科技人员占比超过60%,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加盟。 开发模式。对于底层技术和前沿科技的研究,蚂蚁集团并不会过多地考虑短期的投入产出比,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保持技术的领先性,甚至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数据优势。技术的迭代离不开数据积累,尤其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 中台战略。国内的中台战略由阿里巴巴最早提出并践行,并适用于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业务特点,有效提升开发效率。 运营能力:提升客户转化效率和交易促成概率 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不断优化 运营能力体现在获取新客户和转化老客户的效率上。运营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和产品数量保持增长,服务客户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打造了余额宝、相互宝等明星产品,体现强大的流量运营能力。 支付宝APP 快速迭代,功能体验持续优化。 网商银行和蚂蚁财富号体现低运营成本、高运营效率。 以流量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 丰富的流量、场景和产品为运营提供基础条件,以数据驱动运营决策,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并招募优秀的运营人员。 中心化平台运营的优势。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成交,蚂蚁集团掌握支付宝的C 端流量,背靠阿里巴巴丰富的生态场景,能提供满足 C 端需求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可基于平台的流量和数据优势进行客户的运营。 以数据驱动业务决策,保持公平性。运营能力来自于数据量和数据维度。阿里系一贯坚持公平性,优秀的商户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而不是单纯靠竞价方式。 人机结合的模式保证运营能力的持续性。好的运营能力包括数据驱动和优秀的运营人员。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