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2020暑期大战:当获客成本击穿行业临界点
同时,作业帮超级APP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外部投放采买后没有转化成付费课学员的流量,超过三分之二沉淀在作业帮APP,并被长期持续激活,成为作业帮自有用户。作业帮旗下产品总日活用户超5000万,月活用户超1.7亿。 某长期观察在线教育的投资人分析说,从付费课学员规模、总用户规模以及获客成本看,作业帮作为新锐企业,几个关键指标开始超越行业老大,在线教育正迎来历史性时刻。 作业帮的业绩向市场展示了,当外采流量价格“水位”不断上涨时,想办法充分挖掘自有流量,降低综合获客成本,有多重要。 作业帮联合创始人陈恭明向记者介绍,公司的获客策略是,充分利用自有流量,实现端内端外流量“双循环”,并相互促进。 “一方面,凭借工具侧和技术侧霸主地位,实现端内流量的大量超低成本转化;一方面,坚持理性适度的外部投放策略。并且外采流量还会大比例沉淀到端内成为自有用户。双循环战略下,公司实现了规模、效率兼得。” 端内、端外合并计算,大幅拉低了综合获客成本,在竞争链条的第一步就占据了先机。作业帮自有流量对拉新的贡献达到三分之二,意味着每拉新3个学员,就有2个来自自有流量,只有1个来自外部投放。 简单测算可知,与完全依赖外部投放的公司相比,其综合获客成本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仅有行业平均值一半不到。反过来测算,这也意味着作业帮综合ROI(收入/成本)可达行业平均的两倍以上。“所以我们一年可回本。” 陈恭明介绍,作业帮对端内流量开掘也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起初是挂外部广告;后来是挂自己的课程广告,但转化效果一般。“这显然反常识。我们的工具流量巨大,行业第一,而且高度垂直精准。所以大家认为,一定是方法问题。” 2018年底,作业帮开始推出端内投放系统,“大家提出,为什么不把作业帮APP当成朋友圈、抖音,把外部平台营销方法应用到自有APP上?” 作业帮技术负责人罗亮解释,团队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勾勒出三幅画像,一是用户画像,二是2.5亿题库题目画像,三是不同品类课程画像,其中仅用户画像就有上百个维度来刻画。通过对用户画像和用户所搜题目画像的洞察,就可精准分析其所需的课程画像。 “作为行业唯一月活过亿、唯一进入全网Top30的教育类APP,作业帮APP功能越多越完备,使用体验越好, 用户访问就越频繁,这又使得用户画像更精准,推荐课程也更精准——形成了正向反馈回路。” 罗亮介绍,超级APP与APP矩阵不同,避免了流量分散、割裂,能产生更强聚集效应,更利于端内投放系统发挥作用。 事实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迎来新一波流量大增。疫情过后,各家APP用户相比峰值都有回落,但作业帮用户回落较少。行业工具流量侧又发生新一轮马太效应。 “即便外采流量未能即时转化为学员,我们的后台显示,这些流量中依然有超过三分之二被作业帮APP所吸引,沉淀为自有用户,可以留待后续转化。”陈恭明透露,“从2018年底至今,作业帮端内流量转化效率翻了10倍。我们测算过,端内投放曝光效率比在头部信息流渠道高数倍,因为我们的流量更垂直、精准。” 边界:有节奏地往前走 “未来行业投放的获客成本可能下降吗?” “不可能。水位还会上涨。” “作业帮能承受的水位和边界在哪里?” “河水清且浅。我们在自有流量开掘上还有更大空间和可能。当然我们也呼吁行业理性投放,才能一起把市场做好做大。” 陈恭明表示,伴随行业投放获客成本的水位大幅超过临界点,企业是否具有自有流量等结构性优势,就越发凸显。 获客效率、转化效率、管理效率等也变得异常重要。“如果效率不行,只求上规模,麻烦会越来越大,难道外部投放一条路走到黑吗?” 陈恭明展望未来说,作业帮的K12用户垂直且精准,流量转化也不会局限在学科类课程,“我们可以拓展更多素养课程品类;或者变身分发平台,围绕用户做第三方课程分发;……都是可选项。我们会有节奏地往前走。”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