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乌镇饭局后,阿里腾讯走向了分岔路

发布时间:2020-09-03 22:21:35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互联网行业最近的大事除了TikTok的内外交困,最引人注意但也有可能被习惯性忽视的一则消息是:阿里和腾讯之间的市值已经差了一万亿港币。

只是令腾讯一口闷气出不来的,并非字节跳动的正面竞争,而是拼多多这样的“后院起火”。时代消灭你往往与你无关,掀掉饭局的人,往往是当时不在饭局的人——当时刚成立不久,还未上市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厉害之处在于,同样是玩流量,腾讯往往止步于社交,商业化一直没能有所起色。但拼多多却做成了——“来,你给我砍一刀,他给我砍一刀,价格便宜过你不得不要。”除了最早的砍一刀,拼多多还做出了“拼小圈”,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泄露用户隐私嫌疑,却成功的勾起了用户购物的“社交”功能:听其言观其拼小圈。

腾讯的另一个不解之处在于,拼多多崛起的秘诀可能不是微信好友之间、微信群里的分享,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拼多多的游戏属性。多多果园、各种任务……腾讯也曾出过“跳一跳”、“打飞机”这样全民关注的小游戏,同样没有找到商业化的路径。

2018年,黄铮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提到与腾讯的关系时说:(你以为腾讯的流量便宜),腾讯的流量不便宜啊。

与之对应的,通过微信的社交网络获得用户基本盘之后,黄铮逐渐让用户走出微信“黑洞”——引导用户在拼多多APP下单而非在微信小程序下单。这也是拼多多活跃买家总是高于移动月活跃用户的原因:用户可能通过微信小程序买了东西,但尚未被引导为拼多多APP的用户。

黄铮此举并非像王兴一样刻意追求不站队,只是因为腾讯的霍霍刀光:鹅小圈正是奔着干掉拼小圈而来。

黄铮又不傻。

战略选择的失焦

2011年微信推出之前,市面上并非没有迎合移动互联网趋势的社交软件。远的有韩国的Kakao talk和Line,近的有小米推出的米聊,在时间上都比微信早一些。

因为有开拓者在前,微信刚面世时,也出现了腾讯一贯面临的“抄袭”争议。但随着张小龙这位超级产品经理登台,微信在产品体验、商业化克制方面可圈可点,最终业内的质疑声渐渐散去。

那时的腾讯,也曾自比过微软:与微软一样,腾讯也是“后发制人”,未必见得先开创了哪个赛道,但一定能快速跟进,成为这个赛道的终结者。

但微软与腾讯的不同在于,微软有研究院和研究院背后的实打实的基础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大牛,特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不啻为中国互联网人才的黄埔军校(之一)。

所以在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之后,纳德尔让微软从办公软件转向云计算,市值翻了4倍以上,带领微软走进了新时代。可腾讯依然是游戏为王,即使高喊产业互联网的口号,还是被解读为转型乏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微信不依然是个好产品吗?就算是业界有更好的产品出现,腾讯照旧还可以后发制人。

微信依然是个好产品,后发制人依然可以解决产品级别的落后,但微信这种模式的高速成长已成往事:C端互联网红利减少,互联网转向了To B。产品的时代快过去了,产业的时代到来了。

单从这两年冒出来的新兴品牌来看,元气森林、三顿半、永璞咖啡、钟薛高......互联网早期公司的积累和架桥修路,已经让产业界至少轻工业、轻制造业的创业门槛在降低。更多的创新、更诱人的故事、更均等的财富机会,转移到了产业那里。

在这样的行业大势面前,阿里通过战略投资、技术投入、运营和平台治理思路改革,已经悄然布局了至少3年,阿里云已经有11年的超大投入。但腾讯的迎战还是有些仓促,战略核心仍然在于用C端的社交和流量红利,换取在产业端的话语权,缺少对底层逻辑的聚焦。

互联网C端红利还剩下什么呢?可能是拼多多式的后路包抄,且还是淘宝、天猫所放弃的市场,正如同中国制造升级为越南制造带来的“溢出”效应。除了这些,所剩无几。

固守C端的战略思维,显然过期了,腾讯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求变,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分析完AT渐渐“分道扬镳”的历程,不禁让人感叹。当公司大到一定体量,到底应该做一些什么?答案可能有很多,但一定包括为更低门槛的品牌成长环境、更公平的就业和财富升级路径,以及主动开辟并走进新的赛道,为行业找到潮水的方向。

当然,一切可能也并非我们所观察到的。正如3年前走入饭局的某位互联网大佬所说:也没什么,我就是饿了。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