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换“福报”,亚马逊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员工公敌的
亚马逊有一套严格的系统,会对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展开量化分析,无法通过数据分析的内容则由同事来披露。管理者依赖系统数据,对员工进行排名,或开除落后的员工。正如亚马逊员工控诉的那样,数据是评估一切的标准。 亚马逊并非不知道依赖数据过于死板,但在消费者面前,这似乎成了最优解。互联网外卖、快递等服务体系中,顾客成了最顶端的存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正变得越来越挑剔。 而亚马逊恰恰习惯把用户服务放在首位。一位在亚马逊仓库工作过的临时分拣员通过自述经历,反驳了媒体对亚马逊的批评,他表示,外界常批评亚马逊用不人道的方法逼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但我觉得真正作恶的反而是对此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是他们想要在两天之内、不花一分钱运费就收到包裹。 当然,这并不能为亚马逊压榨基层员工辩解,既然员工不易,为什么亚马逊不大方奖励员工呢?相比美团外卖多劳多得,亚马逊的工作环境更显苛刻。 从一家不起眼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市值过万亿的科技巨头,亚马逊一直被业界同仁视为眼中钉,连公司名字都被收进了商业词典。在词典中,“亚马逊化”一词是指传统企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家来自于西雅图的暴发户网站—即亚马逊—把所有的顾客和利润都抢走。 如今,亚马逊不仅是零售行业的公敌,也渐渐成为自家员工的“公敌”,不断有员工批评它,但结果往往是被解雇或离职。外界所担心的是—当亚马逊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越成功,它越不会改变其错误对待员工的方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