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骂声充斥的上市路,嘀嗒难圆的"名媛梦"?

发布时间:2020-10-14 20:32:37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最近关于嘀嗒抢跑有望成为网约车第一股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一片谩骂批评席卷而来,更有甚者直接以不配论之。想必嘀嗒自己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以这样的方

今年6月,滴滴顺风车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并在6月23日起恢复跨城服务。而哈啰方面,9月30日到10月8日期间,哈啰顺风车运送人数达569.4万人次,累计发单量达2625.9万,其中,场站订单同比增长47.4%,下单最多的乘客在十一期间共下单达36次,依托阿里集团,哈啰出行越来越成为继滴滴之后的又一极新势力,未来商业前景可观。

顺风车的本质是什么?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就是在固定的时间,让需求与供给得到匹配,供给端运力要实现密集覆盖从而满足分散的需求,因而顺风出行这一双边市场的核心在于注册的司机而非乘客。乘客选择性很多,但是只有司机数量足够才能满足复杂的用户需求,司机数量决定平台体验、打车速度。

从司机角度来看,网约车经过这么多年,运力资源实际上早已成为一个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一种类似零和博弈的玩法,靠补贴获得司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司机跟补贴走早已是网约车市场司空见惯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网约车市场一直动静不断的原因所在。

之前顺风车市场是没人理,这才让嘀嗒能够闷声发大财。但现在不同,赛道愈发拥挤,未来一定还是要靠补贴取胜,能否留住司机却成了未知数。

从用户角度来看,顺风车的主要客群本身就是价格敏感型用户,忠诚度并不高,一旦有了高额补贴很容易逃离现在使用的平台。

从平台业务结构来看,顺风车对于嘀嗒而言是变现业务,而对于滴滴、哈啰而言则是流量业务。为什么这样说?嘀嗒最核心的业务就是顺风车,靠顺风车去实现流量转化,获取利润。而滴滴、哈啰们只把顺风车当做服务的一环,围绕整个"运力"版图去做生活服务的输出,这其实是种类似口碑、美团一般的流量生意。

当网约车的两种势力开始碰撞,做变现业务的玩家处于被动防御,要想扩张讲出新的故事只能"向上竞争";而做流量业务的玩家发力顺风车市场更像是"向下竞争",换句更常见的表述就是"降维打击"。以滴滴为例,只是在现有运力的基础上,加上个顺风车服务而已,可嘀嗒要想深入滴滴腹地可不是加一个插件服务就行得通的。

除此之外,无论是流量业务还是变现业务都需要强有力的流量支持。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任何服务入口需要寄生于某个超级APP当中才能发挥价值。正如我们所看的那样,也只有腾讯、百度、阿里、字节跳动这样的巨头或者准巨头有能力去做这件事。如今哈啰背后有支付宝,滴滴有微信支付宝,而嘀嗒出行呢?

嘀嗒的发展,似乎就像辉格《群居的艺术》所描绘的那样:

"每当你沿着线状追问链条往前跨出一部,就抛掉了许多相关因素,而专注于你挑中的那个,这样的探索可能得到一些很有价值的局部认知,却不能产生一幅完整的图景,对改善探索者个人的已有图景也毫无助益,甚至更糟糕。"

顺风车,就是嘀嗒选择专注的局部,但这却不能帮助它勾勒出一副完整的网约车发展图景,甚至有可能让它变得更糟。

自身不硬,嘀嗒被质疑不是没有原因的。上市光环充当"会费",恐怕也很难帮助嘀嗒进入独角兽"名媛圈"。相反,由内到外可预知不可预知的风险相互交织,让嘀嗒今后的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不过,在出行市场增长乏力的当下,嘀嗒率先IPO,也为行业平添了新的生机,祝福嘀嗒。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