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联想,依然难逃“贸工技”泥潭
从Q2财报来看,联想移动业务业绩营收105.1亿元,同比仅微增0.6%。回顾上一年度财报,联想移动业务总营收约为349亿元,同比下降了19.2%,全年亏损近2.9亿元。这意味着,移动业务贡献的营收占比正越来越小,但亏损却越来越大。 事实上,在中低端表现不佳情况下,以联想所谓高端手机——刀锋5G的销量,根本难以支撑起联想的移动业务。截至目前,来自京东摩托罗拉官方旗舰店的数据就显示,其商品评价只有1600条,并且可以次日达。与其它竞争对手高端手机评价数量相比,不值一提,也不知炒至2万元的说法从何而来。 另外,在联想手机去年底押宝的电竞手机领域,此前国内已经有小米投资的黑鲨、努比亚的红魔、vivo旗下的iQOO等众多品牌。从京东各家旗舰店最新评价数来看,联想拯救者为1.3万,努比亚红魔为4.2万,IQOO则超过22万,联想的电竞手机,跟后两者仍不在一个量级。 联想电竞手机难敌竞争对手 电竞手机是智能手机市场利润最丰厚的细分品类之一,联想对此寄予厚望。在去年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杨元庆就表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一定要让它(指移动手机业务)盈利”。遗憾的是,话音未落,联想手机负责人常程却“叛逃”小米,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竞业协议纠纷,至今尚未尘埃落定。 国内手机行业人士说,对于联想移动业务而言,如何让手机业务保持一定的出货量,在5G时代站稳脚跟是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不过,5G时代的联想移动业务看上去更为悲观。国产主流厂商华为、vivo、OPPO、小米、荣耀等,已覆盖不同价位的5G手机市场,从50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到1500元的中低端价位都有机型可选择。在高端市场,随着iPhone12和华为Mate40的发布——国内5G高端机,已经变成了苹果与华为的世纪对决。 无技术、无创新的联想手机,凭什么去在5G市场站稳脚跟呢? “都说5G给厂商机会,但这是对于苹果、华为、小米、vivo而言,并不包括团队不稳定,业务战略不清晰,甚至产品没有什么技术研发的联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行业观察人士就说,虽然联想迄今为止保留着与运营商更多合作的制机模式,但由于运营商在5G时代的话语权更为强势,联想可能更没有资源和机会、精力去开展技术创新,打磨供应链工艺,只能在低端市场不断重复,还要为合约机背负种类繁多的备件包袱。 03 技术标签难贴,走不出“贸工技”泥潭 除了手机移动业务,智能化业务是联想打开新市场的另一个寄托。 联想向智能化的转型始于2016年。彼时,杨元庆提出“三波战略”,即以PC为盈利和创新重点,带动移动和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并同步落实物联网(“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的发展,这被外界视为联想变革的开端。 2017年5月,昔日二号人物刘军回归联想,提出了“智慧联想,服务中国”愿景。刘军强调,要在提升用户服务的同时,推动联想中国向智能化转变的落地。当年7月,杨元庆在创新科技大会,提出“All in战略”决心领跑人工智能。 此后“赌上身家性命的‘智能化’”,成为联想非常想拥有的新标签。 不过,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软件与服务业务达到了85亿元的历史新高,但该项业务仍占比较少。智能物联网业务、智能基础设施业务、行业智能相关业务虽然增长,但未公布具体营收数字。 上述3S相关领域业务的增长,杨元庆对此的表示是,“智能化转型战略实现了阶段性成功。” 不过,在去年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刘军在演讲中立下的“小目标”却是:希望3年内,来自于智能物联转型业务的收入占比可以超过四分之一。 目前来看,联想离目标差距不小。2年后能实现这个小目标,成为增长第二曲线吗?恐怕仍然很难。 事实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需要高额的前期投入和资金,数据、服务器、技术和人才,无一不需花费高额投入——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前十强中,华为便以1316.59亿元的投入,高居榜首。阿里则以430.8亿位居第二。对比联想2019财年,其研发投入为1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9亿元,位列十名开外,就连百度,都比联想多了100亿元的研发投入。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十强 在业界,研发投入一向是判断企业是否一家“技术公司”的重要指标——多年来对研发投入的不够重视,正是外界给联想戴上不是一家技术公司帽子的重要论据。 或许是为了向外界回应对技术能力的质疑,在今年,边缘计算被联想集团特别拿出来重点展示——简单来说,就是联想搭建了一个边缘计算平台LECP,推出了一个晨星机器人,试图以此向市场展示其全域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RISE的落地可能性与应用价值。 不过,有业界观察人士就表示,能否帮助联想重回产业核心,仅凭边缘计算或许还远远不够。 “联想作为一家走‘贸工技’路线的企业,在营销上长袖善舞,更侧重于赚钱之后迅速扩张。其路线前期比较简单,但很多问题被掩盖下来,导致最终陷入‘贸工技’泥潭。”在一位有多年IT从业经验的人士看来,对联想“没有技术”的舆论指责,不是杨元庆可以改变的事情,因为这是联想起步之时就埋下的隐患。 1994年,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最终以柳传志胜利、倪光南出局落下帷幕。这就是至今仍被广泛讨论的“贸工技”和“技工贸”路线之争。 柳传志和杨元庆 这一路线,至少在2014年之前,联想一直证明其正确性——2014年,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以及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春风得意,与“技工贸”路线代表华为相比销售额不想上下,两者在全球500强的排名也相差不大。可是从2015年开始,联想和华为就迅速拉开差距,如今不仅是营收、利润方面没得比,还有技术储备、品牌认同上的巨大差距。 “假如世界失去联想,将会怎样?”回头看去,联想的“贸工技”成长路径,虽难逃功利嫌疑,却难以进行道德评判。也无从知道,当年若是联想选择了另一条路线,是否就有自己的芯片、系统等技术创新积累,是否就能达到如今高度,甚至更加伟大——这已经无法假设,外界只能期盼的是,外部特殊环境助推的历史首份最高成绩单,不会是联想艰难转型路上的“昙花一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