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从故宫铜镜看古人怎样造镜子

发布时间:2021-11-02 16:15:36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镜范是铸造铜镜的模型,由泥制成,也称为泥范,包括镜面范和镜背范。泥范主要由黏土和细砂构成。其科学性在于:材料透气性及热稳定性较好;黏土易于成型,可获得精美复杂的纹饰;细砂有利于防止泥范的变形。另外,泥范中还有掺入稻壳灰的做法,可提高泥范的
镜范是铸造铜镜的模型,由泥制成,也称为泥范,包括镜面范和镜背范。泥范主要由黏土和细砂构成。其科学性在于:材料透气性及热稳定性较好;黏土易于成型,可获得精美复杂的纹饰;细砂有利于防止泥范的变形。另外,泥范中还有掺入稻壳灰的做法,可提高泥范的冲型能力。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的《天工开物》卷八之“镜”载有“凡铸镜,模用灰沙”。此处“灰”是指稻壳灰,“沙”是指细砂。镜范制成后需要缓慢阴干,然后入窑焙烧至920摄氏度左右。阴干有利于防止镜范开裂或变形,焙烧则可使其中的碳酸盐分解。另镜范多为侧立状,浇口上小下大,有利于金属液的充分注入;浇口、冒口的边缘与镜边缘相交处较薄,便于铸后清理。此外,镜面范有略凹进的弧度,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平面镜虽然可保人像在镜中不失真,但是显示的范围有限。而当镜面略有凸起弧度(类似于球面镜),则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不过于失真的人像。
 
当铜镜的颜色偏白时,有利于显示清晰的人物像。而当铜镜的硬度较高时,则有利于对其进行打磨。要使铜镜偏白且具有一定硬度,可适当增加铜镜中的含锡量。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镜镜詅痴》卷之一“镜资”载有“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意思是指铜本来是黄色,掺了锡后就会变成青色,而青色与白色接近,因而适合做镜子。另秦国相邦吕不韦等人所撰《吕氏春秋》卷二十五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即铜锡合金(即青铜)比铜或锡硬度均要大。
 
锡颜色银白,质柔软,一般多以锡石形式存在于花岗岩里。锡的熔点较低,约为231摄氏度,提炼方便。在古代,工匠们把锡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锡达到熔化的温度时,就会从锡石中还原析出。锡的优点在于,材质柔软,易被加工成不同形状。由于锡的熔点较低,容易和铜或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并覆盖在器物表面。锡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化学性质较稳定,耐氧化且不易变色,因而可镀在铜镜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我国古代的铜镜制作中,都掺有锡。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论著《考工记》卷上之“攻金之工”载有“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在这里,“金”指铜,“鉴”指铜镜,“燧”指凹面镜,“齐”指配合比。该书认为,制作铜镜之类的器物时,铜与锡的配合比为2∶1,即锡的含量为33.3%,这样制作的铜镜呈现灰白色,且坚固耐用。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