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抖音家长忧 平台对孩子不设防让人后怕
家住光谷的何女士现在都还有些后怕,有一次她发现,女儿微信给他人转账40元。询问才知道,一个抖友在群里推荐一个聊天的APP,声称只要交40元会费,聊天都可以赚钱。对方还发来了一些截屏以示证明,上面显示每聊一句话就代表7聊币,每100元聊币可以兑换一元钱,还有一些兑换成功的转账记录。 但何女士看到,这些截屏内容很有暗示和挑逗性,都是“哥哥”“妹妹”“睡不着”等字眼。“孩子对这些平台不设防,这是最让人害怕的。” 一位家长在网上留言说:“有一次收了儿子的手机,他就跑去同学家,好不容易找回来,他妈妈就妥协了,怕孩子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因为隔壁一个小区就是因为不给孩子玩手机,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一女孩瞬间就从六楼跳下身亡。” 多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陈,由于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配手机主要是为了联系方便,在监管上也就有些松散,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家长们希望,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对短视频APP加强监管,严格设置准入门槛,细化内容审核标准,净化网络环境。 孩子们为何对虚拟世界如此痴迷?家长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引导孩子正确而科学地使用网络软件? 专家建议 家长应多陪伴并与孩子沟通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基础研究部主任雷皓,7年前就开始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他介绍说,有研究表明,若对抖音等网络社交软件使用不当,使用者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以抖音为例,使用者通过模仿练习和录制发布视频来吸粉,获赞或红包打赏,这些“奖赏”信号都能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中枢,释放多巴胺,使人产生渴望、依赖,进而深陷其中。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武汉市妇联心理援助团高级咨询师潘兰称,孩子在成长期有很多心理需求,如被倾听、被鼓励等。一旦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便会对网络世界中的满足感形成依赖。 “近年来,类似的求助案例每年都在持续增长,我每天至少会接到3个这样的个案。其实很多父母自己都断不了网瘾,更别提指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潘兰说,许多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都没被父母认真倾听过。潘兰建议,家长多和孩子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沟通,给建议而非直接干涉批评;同时帮孩子提高社会交往的技巧,在现实世界里寻找自尊、自信和成就感。(贺俊揭明玥)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