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后半场,到底有多艰难?
本来,若是真的迎来了下跌周期,就应该租房子住。但是说实话,现在的情形已经没人敢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大家都怕现在不是纯粹的下跌曲线,而是上升曲线的震荡阶段,对刚需来说,毕竟房子捆绑了户口,教育等等资源,这个肯定等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内,上海市按照2016年的3.25新政来算,我们记得本有一批社保缴满2年的人,到2019年3月,他们可就要满5年了。到时候会有一波强需求进入市场,恰逢春节后迎来市场小阳春,是否会冲破政策压制迎来反弹机会,这个你一定要关注。 今年7月上海市场的行情在调控下趋于理性,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前文理论: 限价力度大,地段学区好,交通便捷的楼盘,购房者趋之若鹜;而远郊没有地铁,配套不完善,没有价格优势的楼盘,完全无人买单。 虽然依旧维持总体跌势——远郊全线(金山,奉贤,崇明)下跌,近郊也跌的不含糊(青浦,松江,宝山,嘉定),但长宁、浦东、徐汇、杨浦均有上涨。退潮之后,才知道哪些板块的抗跌能力更强。 而且统计表明,上海的主力成交价格依然位于300万以下,占比62.42%。 那么300万应该拿来买什么位置的房子呢? 从市场情况来看,这波下跌中,乡野远郊盘跌最多,其次是市区老破小,再次是地铁远大新和地铁远大中。 如此看来,买房还是要买市区地铁房,而这个价格,又要保证两室楼龄15年以内的房子,目前只在宝山、普陀、浦东、杨浦还买的到。如果位置还能在中外环之间,那就算捡到的便宜。 事实证明,外环外的远郊楼盘即使再好,也不如近市区带来的便利和潜在价值。 近日与中介发生了如下对话: 长宁区的房子,97年,楼层不差,从4月份挂牌,至今降价8次共计30万还卖不出去。中间业主居然还尝试过上涨,由此可见市场现在的确是很冷。 记得2017年对上海楼市做市场调研时,被关注的房子没过几天就变成了“已成交”的状态,而如今大部分的状态,却都是“已停售”,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业主卖不出去,收回待价而沽了。 所以这时候还在挂着房子卖的,大概率是真的有置换或者变现需求的房主,这就到了我的第二个建议—— 应该多付出时间和精力,争取购买笋盘。你可能会问了,怎么可能有低于市场价30%的房源? 其实看多了,你就知道,市场太大,总有房东出现不熟悉市场的情况。或出国变现、卖房治病、急用钱,或找不到同小区同标的作为价格参考,或业主本来就是土豪不在意10万20万。 找几个靠谱中介帮忙盯着,随时关注市场的消息,买入低于市场价格20%~30%的楼盘的可能性非常高。 虽然看盘是一项体力劳动,但为了给自己的资产增加一道保险,你买市场价格六七折的房子,天然就比其他人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即使后续下跌,鉴于上海楼市后续看好,心态上也比其他人要好很多。 最后,透露一个购房者找笋盘的常识: 上海楼市涨的比较好的是01,03,05,07,09,13,16年,每年的12~1月,是楼市最淡的淡季,基本没有人买房的(因为临近春节,且没发年终奖),涨幅多数集中在2~6月,平均每个月5%的涨幅,但这个时间买房的人最多! 而涨幅从未在9~10月产生。市场上永远会存在卖房子筹钱的人群,“反向操作”的话,最容易买到笋盘。我记得一个粉丝曾跟我说过,他的房子的签约时间是2015年12月29日,当时房东9月挂网,到11月仍无人问津。 而16年年初上海楼市发生了什么?均价直接翻番。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