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原来是“伪”共享经济?
既然共享自行车数量众多难管,后期维护成本又这么高,共享自行车企业不妨让用户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其它人想使用该用户自行车就得向该用户缴纳相应费用,而共享自行车企业提供定位等服务只从中赚取服务费。这样一来,在用户能从中赚到钱共享自行车企业也有钱可赚的同时,还省去了共享自行车企业在共享自行车上的保养和维护费用,一举两得!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实在超前,但在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其实是存在有类似的例子的。 拿滴滴出行的模式来当例子。滴滴出行本身其实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它并不拥有的车辆,它只是在车主和乘客之间牵线搭桥,车主通过这个平台共享出乘客出行时需要的“资源”来赚钱,而在这种模式中,滴滴出行担当的是类似于传统中介的角色,它的利润来源就是中介费。 对于共享自行车现存的问题,有行业人士尖锐指出:“共享自行车的兴起是因‘共享’二字,起源于大众对于共享经济的美好期盼,从而让一众商人对共享自行车盲目自信纷纷‘入行圈地’,最后市场还是教会了他们成长。”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于团团迷雾的笼罩之中,谈共享和做共享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不断的试错中,我们意识到要想真正把共享经济做起来,我们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来源:陈皮网)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