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2020新财报:利润下滑都是疫情的锅?
成立于2012年的三只松鼠是一家含着金汤匙的企业,在电商红利的促进下,创始人章燎原带领三只松鼠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销量。然而在没有自有工厂的情况下,三只松鼠能获得如此惊人的增长,依靠的则是其“代工模式”,也就是“贴牌生产”。 其实贴牌生产在食品行业中很常见,三只松鼠也是其中一家。这种模式之下,代工方和三只松鼠只不过是合作伙伴关系,代工厂只负责生产加工,而三只松鼠则负责品牌效益、资源对接和营销等方面。 这种模式有着不少的优点,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产品规模的壮大,获得很高的利益,也可以让三只松鼠减少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但是在代工模式给三只松鼠带来了短时间内惊人增长的同时,也为三只松鼠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代工模式很明显是一把双刃剑。在注重扩大规模的情况之下,三只松鼠对货量的需求也会急速上升,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代加工厂商。然而三只松鼠却不能保证所有的代加工厂商的加工质量都“上线”,也就难以保证其所有食品的质量问题。 而之前三只松鼠爆出的甜蜜素超标事件和霉菌超标事件,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有消费者自行对三只松鼠的产品进行了甜蜜素检测,发现部分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而有部分产品却严重超标,这也表明了三只松鼠对其产品并不完善的质量控制力。 三只松鼠却把产品外包装做的十分漂亮,不论是在附属配件还是包装袋上都下足了功夫。但是在食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外包装再好,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也会让很多消费者认为三只松鼠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看起来很大很华丽的一包零食,在打开才发现,丰满的包装之下,却是骨感的内容。对此消费者很难买账,甚至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也让不少三只松鼠的老用户最终选择离开。 尽管在预告中三只松鼠称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业务因客流不足导致营收大幅下降,线上业务因交通因素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销售费用以及固定费用摊销攀升,影响了一季度净利润的同比下降。 但是三只松鼠对营销和规模的偏重和对产品质量的放任,不断挫伤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忠诚度,才是其是盈利持续下滑背后的根本原因。 想要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长久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依旧是作为基础的食品质量问题,然而作为一家食品企业,“头重脚轻”的三只松鼠似乎走错了方向。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