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口卫星互联网:战火早已熊熊燃烧
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成功发射其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该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九天微星则计划用72颗卫星,构建低轨物联网星座。按照计划,九天微星的物联网卫星星座,将在2022年前完成部署。 而汽车企业吉利科技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也着手招聘火箭工程师,预备涉足火箭领域。并得到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的证实。 虽然我国对商业卫星产业规划及低轨小卫星组网技术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国企和民营卫星星座计划整体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多点位的格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步晚的不足。 卫星互联网早已是一片红海 不难看出,这一片风起云涌的市场,早已不是一片蓝海。但是身处“新基建”的风头浪尖之上,难免会有人被热情冲昏头脑,失去理智。 事实上,所谓太空互联网或者卫星互联网并非是一个新兴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就推出了由11条轨道、每条轨道7颗卫星组成的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铱星计划。其理念和如今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别无二致,都是通过卫星网络来保证通信。 但是铱星计划本身的优势并没有掩盖掉高昂成本带来的劣势。在铱星计划还没有完成卫星网络布局的时候,通信运营商已经实现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全覆盖,在加上网速的提升和费用的下降,直接让铱星公司在本世纪初宣布破产。 同样深陷破产危机的还有之前提及的OneWeb公司。在疫情影响之下,OneWeb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以解决在应对高成本和激烈竞争之时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不难看出,成本问题依旧是卫星互联网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此外,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想在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还有如何在竞争中生存。 卫星这种硬科技行业,需要的不是噱头和风向,而是科技含量和技术壁垒。这片市场早已被头部玩家占据,如果不能确保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差异化竞争能力,仅仅将卫星互联网作为噱头,那还是远离这个行业为妙。 新风口的风很大,未来的市场也同样巨大,卫星互联网更是不可否认的未来趋势。但这个行业并非想象中的蓝海一片,市场中的竞争依旧十分剧烈。新基建的确吹来了春风,但是能不能顺势而上,需要的却是更加基础的实力。 文/刘旷公众号:liukuang110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