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聚焦主导优势产业,打造创投风投行业峰会,全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2020年5月8日至9日,青岛将首次采用线上峰会形式,举办“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 以“国际合作新平台、科创产业新机遇”为主题,云集近百位全球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的精英人士,包括中基协会长洪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樊纲、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俱乐部主席&麦肯锡荣休董事兼高级合伙人理查德•福斯特、美国硅谷著名创业家&天使投资人&硅谷知名孵化器Founders Space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谭旭光、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洪泰基金创始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36氪总裁冯大刚、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等近百位国内外创投行业领军人物、行业知名学者,解读前沿政策、探索价值投资、展望市场未来、共议经济复苏。此外,本次大会除了重要嘉宾主题演讲,还包括“云上群英会”、全球创投风投年度白皮书发布、重点科创产业项目路演、专题发布、重点区域推介等多个亮点环节,实现线上签约、在线名片互换、邀约洽谈、线上媒体采访等创新型功能,搭建高度开放的平台促进各方合作,推动疫情下经济恢复,共话未来投资方向与科创产业发展机遇。 青岛加快创投风投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股权投资已成为青岛主导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对高端制造、医疗健康、金融等优势特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未来产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根据36氪数据,2010-2019年,青岛市投资热度最高的行业是高端制造、机械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和农副食品加工,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列前十。此外,金融、IT及信息化、新材料、汽车行业和文化传媒的投资热度也较高。 从行业投资案例数看,青岛市投资热度最高的五个行业是IT及信息化(41起)、机械设备制造(33起)、高端制造(32起)、医疗健康(32起)和互联网(32起)。此外,农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制造业受投资机构关注度较高。总体来看,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高端制造以及医疗健康产业更受资本青睐。 图1 2010-2019年青岛市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分布(前十五) 从行业投资金额来看, 2010-2019年,青岛市累计投资金额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高端制造、能源开采和加工、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和农副食品加工。其中,高端制造累计投资金额高达43.93亿元,约为第二名能源开采和加工(24.69亿元)、第三名人工智能(10.27亿元)和第四名节能环保(8.01亿元)的总和;受益于中天石油投资于2015年完成的一笔高达19.2亿元的股权融资,能源开采和加工行业累计投资金额位列第二。总体来看,资本对青岛市高端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支持力度较大。 图2 2010-2019年青岛市细分行业投资金额分布(前十五) 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青岛市凭借开放的姿态、优越的营商环境、优惠的支持举措、浓厚的创投风投氛围,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机遇,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充分发挥创投风投中心集聚和示范效应,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挥海洋优势,打造全球海洋创新中心。 聚焦海洋资源开发,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海洋科技,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创新平台作用,提升海洋领域基础创新能力,突破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卫星遥感等领域关键技术。做强海洋制造业,推进“蓝色药库”、可燃冰、超算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相关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 青岛城市海岸夜景璀璨 立足产业基础,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发挥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的家用电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瞄准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招大引强,补齐产业短板,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新型复合材料、智能网联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提升。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推进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抢抓“新基建”机遇,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推进5G网络建设和创新应用,加强顶层设计,规划5G基站建设,重点布局“5G+工业互联网”、“5G+超高清视频”、“5G+智慧港口”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发力人工智能,依托海尔、海信、中车四方、东软载波、澳柯玛等本土企业,开展AI+制造、AI+家电、AI+交通、AI+医疗等领域创新应用示范。以工业互联网助推青岛智造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支持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5G、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是鼓励开发面向工业场景的海量APP,支持海尔等龙头企业、专业IT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工业APP,重点开发基础共性工业APP,以及面向家电、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工业APP。二是推动中小企业“上云入网”,依托海尔COSMOPlat、酷特云蓝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加大企业上云支持力度,带动区域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三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平台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面向重点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加强与国家、省相关机构协同,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