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赴港上市:供应链艺术家的技术基建雄图
有这样一种说法,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有两种驱动因素:一种是长期基本面的逻辑驱动,还有一种则是短期利好下的信息驱动。这一说法有些类似于风投的价值投资和财务投资,前者是为了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后者主要是为了获得短期的股票收益。 二者兼备,具有业绩优良、高成长、低风险特点的就是证券市场常说的"白马股"。 从短期价值来看来看,这要求上市企业业绩较为明朗,有现成且稳定上升的"牛奶"产出, 京东现在经营状况良好,2019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5768.9亿元人民币,各季度同比之前均保持增长态势,被疫情影响的今年一季度仍能取得20.7%的增长,具备成熟公司上市最被看重的盈利能力。本身就是优质股,即便是最传统的绝对估值法也具备短期的信息利好条件。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技术驱动型企业更多地会采取相对估值法。从逻辑驱动来看,高成长型企业的投资人追求的其实是"奶牛效应"。 从5G到新基建,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会用技术画好自己蓝图。即便现在可能还是一只"小牛犊",只要正在执行战略在未来注定是要大量"产奶",这类技术型企业无论在哪个证券交易所都备受投资人追捧。尤其是二次上市的成熟公司,往往更像是一头未来将不断产奶的奶牛,拥有难以估量的上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况且京东的供应链生态也不是一只"小牛犊",物流和仓储的数字化,以及C2M等能力输出已经体现技术对供应链的价值。有了骨骼作为支撑,只要技术突破就可以快速落地应用,这正是现在选择上市的"人和"。 诚如开篇言之,供应链的演变与人类城市演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总结道:"理性上的传递和技术上的熟练,尤其是,通过激动人心的表演,从而扩大生活的每个方面的范围,这一直是历史上城市的最高职责,它将成为城市存在的主要理由。" 电商平台亦然,骨骼的构建更像是零售底层逻辑的理性传递,而技术的熟练让躯干变得更加丰满鲜活,通过平台能力的扩大形成自己作为基础设施的最高职责,这也诠释出零售平台不断进化的内在理由。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