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哈罗能否更上一层楼?
首先,在哈罗大本营,战事将再度上演,随着滴滴和美团在单车上的投入加大,哈罗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方面哈罗虽然拥有一战之力,甚至还有一些优势,但总体而言,各城市对单车投放已经做了限量和规定,哈罗难以取得大胜。 而在四轮车市场,滴滴则会对哈罗形成更强势的打击。 哈罗的四轮车业务算是趁虚而入,但根基未稳。彼时滴滴忙于合规化与安全,无暇自顾,但如今滴滴已经整顿兵马,随着顺风车的回归,滴滴将再次冲锋。 所以,滴滴今年不断在行业引起骚动,制定新三年目标,宣布网约车业务盈利,除了巩固自己在出行行业的话语权,也宣示着将重回高增长。 相比于滴滴超90%的市场份额,哈罗在两轮车市场难有优势可言,滴滴的护城河是凭借几百亿资金烧出来的,以此形成他人无法企及的长板优势,这一点很难有人能够撼动。而且今时不同往日,哈罗几乎不可能模仿当年滴滴的成功路径。 另外,哈罗四轮车还要面临技术和运力两方面考验。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哈罗网约车和顺风车存在里程计算偏差大、定价不精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不用于两轮车市场,网约车是需求和供应两方共同驱动的市场,没有单量则没有司机,没有司机又没有乘客。这是后发者哈罗,难以弥补的缺陷。 所以,哈罗想要在四轮车市场分一杯羹,难如登天。 而且,哈罗也面临和滴滴相似的困境,作为一个出行App,用户粘度低,甚至哈罗比滴滴更为明显。由于用户用完即走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哈罗很难将流量转化到非出行的业务场景中。 杨磊自己也曾说过,从业务逻辑来讲,出行本身和消费密不可分,本地生活服务是哈罗基于目前出行领域已经积累的业务基础和3亿用户去做的一个延伸和探索,但目前还远谈不上是哈罗下一阶段的“阵地”。 在本地生活的布局,滴滴早已经栽了跟头。最近,滴滴动作也不小,成立货运服务,上线滴滴跑腿,成立旅行社,之前在无锡与美团掀起外卖大战,但从最终结果来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一能终。 在滴滴尚无法切入的生活服务领域,哈罗的机会可想而知。 但是,共享单车的流量性质,以及在两轮车市场的地位,共同构成了哈罗的一块自留地,如果哈罗能够抓住时机,择时而动,完善两轮车出行的故事,仍然不失一种机会。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