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苹果能将虹膜识别技术推向主流吗?
随着技术的发展,虹膜识别的精度大幅提升。如今近红外光线的识别方式可以使其不受环境光影响,所以即使是在全暗光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眼镜、隐形镜片、防护镜等也已经不是阻碍。因而安全性极高的虹膜识别可用于医院、车站,还可用于办公楼、社区、商场、银行等人流密集区域,用于考勤打卡、支付核验等多个场景。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苹果又传出与虹膜识别相关的消息,顺应了疫情之中人们对使用手机的需求。 而此前几年数度传出的关于苹果虹膜识别技术的消息应该也不是毫无根据,因为苹果也曾申请过Iris Engine(虹膜引擎)专利,看来对此技术也颇感兴趣。 近些年对于新技术,苹果向来保持一种先观望后入局的态度,此次可能也是看了其他大厂深耕几年之后才决定出手。不过通常情况下苹果决定在哪个领域出手,就说明该领域很有潜力与前途。 或许苹果也看得出来疫情环境下是普及虹膜识别技术的最佳时机,之前的大厂们虽然积极布局,但收效不明显,而苹果十数亿级别的用户体量,可能会让这项新技术传播范围更广。 其他厂商虽然也积极布局,但是其采用虹膜识别技术的那些设备本身市场销量就不高,基本处于小众的状态。而iPhone市场保有量很大,尽管最近出货量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全球前三的位置。如果iPhone真的能在未来采用虹膜识别技术,那么凭借其庞大的市占率,对加速推动虹膜识别技术的普及将大有裨益。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的技术水平也已相对成熟。 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团队利用眼球的震颤等特点,研发了安全可靠的“活体检测算法”,用以应对各类假体攻击手段,进一步确保虹膜识别的安全性。尽管虹膜识别技术目前的成本仍然较高,体验感也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但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更重要的是,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相当广泛,既可作为网上登录的密钥系统,也可集成到大型的安防系统中,融入不同层级和规模的身份信息管理平台,为反恐、治安、维稳等方面做出贡献。此外在社区、企事业单位、涉密场所、矿场等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多种场合也有用武之地。 识别准确率高、纹理信息稳定、安全性强决定了虹膜识别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那么在虹膜识别的时代到来之后,人脸识别又将会面临何种命运? 别看人脸识别普及率越来越高,其实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们担心的隐私问题。如今的摄像头无处不在,如果与巨大的计算能力和云端存储结合起来,一些部门就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持续监视特定的人。如果是应用在不法分子身上相当有效,但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用以肆意侵犯用户隐私,情况就相当糟糕了。 当我们逛街的时候,商家的摄像头会拍摄到我们的面部,这些信息与其他技术结合就可以让许多人和机构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让商家获悉我们的行为模式,并预测我们感兴趣的商品。然而这种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商家在获取信息之时很容易越界,对人们的隐私造成侵害。 诸如此类的风险在人脸识别领域不胜枚举,而如果是虹膜识别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所以即使是单从隐私角度考虑,虹膜识别取代人脸识别也是必然趋势。根据美国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的《生物识别的未来》报告来看,今年虹膜识别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达到16%,估计虹膜识别未来会和指纹识别并存,共同服务于人类。文/东方亦落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