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双11”的快递行业,更难了
据了解,今年11月1-11日,以电商为主要业务领域的“通达系”,均实现揽件量的突破。11月18日晚间,国内主要上市快递公司相继发布10月业务数据。顺丰以超120亿的营收、迅猛的增幅,继续领跑“通达系”。圆通、韵达、申通的座次之争,同样分外焦灼。 双11当天,顺丰的收件量也比平时增长了2.5倍。此前凭借“特惠专配”和“农特鲜”业务,顺丰迅速打开下沉市场,且获得稳健的业务增速。其对属于通达系海洋的电商领域的觊觎,昭然若揭。 针对下沉市场,京东也不甘落后。据京东物流11月12日发布的“战报”显示,“双11”期间,在全国200城实现分钟达,93%的京东自营订单以及92%的区县和83%的乡镇实现24小时达;京东物流快递业务单量同比增长102%、个人快递单量增长164%。无论是配送时效还是业务单量增幅,对于“通达系”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相比于顺丰、京东,来自境外的极兔速递,对于“通达系”的冲击则更为强烈,甚至已经接连遭到多家快递的“封杀”。但这并不能改变极兔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的事实,“双11”当天,订单量接近2000万票,开单更是突破1600万票,相比平时件量翻倍。起网不到一年,就已经达到百世1/3的体量,这足以引起“通达系”的警惕和担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快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去年开始,不断有较小规模的快递公司遭淘汰出局。几大快递巨头,围绕存量市场,展开日趋激烈的争夺,并主要围绕“价格”展开。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低端快递市场仍停留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 11月13日,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了今年1-10月快递行业数据,和29.6%的业务增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0.1%的单票收入下滑。低价竞争下,业务量虽然持续增长,但营收却相对疲软甚至亏损,这是很多快递企业面临的难题。 据报道,11月16日百世集团宣布,将于年底关闭仅运营5年的“店加”业务。核心板块的快递事业部,也换了总经理。业务、人事变动的背景,恰恰是百世一直以来的亏损窘境。据统计,自2015年到现在近6年的时间,一共亏损了150亿元左右。 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策略的快递企业,虽然迎来了业务量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但营收能力却不增反降。而且,不断压低的单票价格,压力和风险已经从企业竞争的外部,悄然转移到内部,由加盟网点和一线快递员承担。“攘外”已是疲态尽显,“安内”更是自顾不暇。 如何以更加健康且可持续的策略,提高内部运营能力,继而赢得外部市场竞争,是摆在每一个快递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实现业务、营收双增长,企业才能长久。否则,即使是在“双11”购物狂欢带来业务暴涨的情况下,也会像快递网点那样,“干的越多,亏的越多”。 一边是订单量猛增、业务量破纪录,一边是快递罢工、网点瘫痪、营收下降“双11”是一次“狂欢”,更是一面“镜子”,它往往能够照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最真实的底色。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