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颜值经济"的新氧发财报了,它能否成为医美界的"贝壳"?
与房地产交易行业高价值需要长期了解的性质类似,由于缺乏监管部门与法律规范,医美行业可以说是乱象丛生。根据艾瑞咨询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依然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为了尽量避免顾客前往黑医美消费,同时也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预定交易量,新氧于近日推出了新氧VR智能展厅的线上服务,通过此项服务消费者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VR的方式以720°全景观看医美机构实景,并且在浏览时可以播放音频简介,获取详细、全面的介绍。 虽然支出在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虎嗅投研的数据,自17年扭亏为盈以来,新氧的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其成本控制能力已经大大得到改善,并且新氧由于营收业务构成的原因毛利率一直高于行业的60%的水平,盈利空间可以说是比较大的,那么为什么在今年依旧出现亏损? 答案是即使成本控制在一定稳定的增速,但当营收增速放缓低于成本增速时,净利润也因此而降低。所以,如果无法解决获客难的问题,使得营收增速回到之前80%左右的水平,即便新氧再怎么控制成本,盈利空间也得不到大的释放,净利润表现依旧不会增长。 而目前,新氧面对的是来自各大巨头们进军医美的"围剿"。根据天猫最新公布的战报,今年双十一期间,平台录得医美医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7倍,平均客单价达6300元。而截至11月8日,美团医美双11大促的线上交易额已经超过去年双十一15.3亿元的总交易额。今年618活动期间,美团医美线上交易额更是超过21.7亿元,是新氧上半年5.11亿元营收的4倍多。 与此同时,新氧公布的10月14日0时至11月11日24时的"11.11医美狂欢节"期间战报,线上成交总额同比增长达213%,根据新氧去年第四季度的3.582亿元总营收来计算最多不会超过7.51亿元。 一边是被巨头们不断蚕食的市场份额,一边是不断增长的费用开支,那么,问题来了,新氧的盈利能力还能撑多久? 结语 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根据艾瑞统计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 22.2%;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预测19年至23年CAGR为16.8%,2023年医美用户将达2548.3万人。 与此同时,fastdata在《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美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中国15岁至40岁的医美主力消费女性人口达2.29亿,这说明即使到了2023年整个中国的医美市场还有将近90%的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 除此之外,即便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重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最新中国医美服务市场数据显示,医美行业在今年也将实现为5.7%增长。 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在垂直的医美平台领域可以说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低,潜在用户庞大,新氧的成长空间还有很大。但随着巨头们越来越猛烈的进攻,似乎新氧的前路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缺乏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新氧最大的痛点。在这个赛道里,与新氧同处混乱房地产中介行业、致力于发展VR看房的贝壳能给新氧一点启示,有数据显示贝壳平台上自家的经纪人团队比例高达80%,这为贝壳铸成了较高的护城河,也是新氧或许值得借鉴的一点。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