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华语电影大梁后,金鸡奖正在借前沿技术实现蜕变
典型的如,咪咕与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举办“光影书画博物中华”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邀请书画界权威人士,开展金鸡百花书画论坛、金鸡百花书画名家笔会、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等子活动;此外,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举办“全国博物馆书画百展赏析”活动,以及携手苏州交响乐团定制《魅力贝多芬》专场音乐会,并通过5G+4K超高清+VR技术优势对现场进行沉浸式直播等等。 这些互动中,笔者有幸参与到了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最直接的感受是,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已经开始经由“文化+科技”创新的方式面向社会。客观地说,金鸡奖开始通过文创内容的横向联动承担起自己的文化责任。 让传统“潮”起来,前沿技术能做的才刚刚开始 在参与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时,面对深厚的中国文化沉淀的作品,笔者最深的感受,是作为不怎么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在真正接触到这些文化时内心的感动,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好地被人知道,让大众愿意来体验,来交互,来传承。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其实也是如此。一个持续30多年的电影节,除了挑起大梁,我们不能忽略它本身也是一个代表了几代人精神文化的一个符号,但不可否认的是,金鸡奖的知名度、观众参与度还在快速爬坡中。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同期的“营享力大会”上曾表示,咪咕作为5G时代的内容生产者和聚合者,将积极探索将5G+赋能文化内容生产,为内容供给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当5G、AI、VR、AR等技术融入进来,等于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这种的传统文创内容得到一个渗透市场的加速度。我们能在线下、在手机上体验一个充满酷炫科技感的金鸡节,也就能以同样的方式把类似的文化内容推向用户或消费者。 在内容赛道上,一种可以称之为“内卷化”的现象不断强化,相互之间比谁更能博眼球、更能炒作的做法,不但被内容平台所推崇,也让那些久不能得到舆论关注的传统文化跃跃欲试,借马保国炒作太极拳就是如此。但这种做法,最后的结果不言自喻,知名度的提升伴随的是底线的放弃。 而前沿技术的加入,用科技塑造更好的体验,吸引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关注,参与包括电影文化在内的本土文化传承,无疑是更恰当的路径。 而这件事,不能只是依靠一个两个企业与平台来完成。纵然笔者感受到5G+XR技术赋能为影迷用户带来5G+电影节新看法、满足新时代的用户需求,但它应当只是一个开始,更多具备技术能力、平台用户资源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或产品应该当加入进来进行类似的合作,这是比商业价值更有意义的事。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