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捆白菜里,也有星辰大海
从“马已今服”,到整顿直播,再到眼下的《星辰大海》。 风向的味道,浓得傻子都闻得到。 连飞盘侠都觉得自己看明白了。 今日一早,胡老师下定决心,飞身一跃:“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容动摇,资本对此要有高度的认识和悟性。” 但另一边,相关人士出面辟谣,马云、王兴、黄峥将退出社区团购为谣传,“战略方向,岂会如此儿戏?” 观望,寂静,黑云压城。 “求同去异”,从未像眼下如此紧迫过。 01 杰克伦敦在其小说《毒日头》的开篇,描述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局。 主角手里握着三个Q和一对八。 打到中局,他弃掉了一对八,换回了一个Q和一个艾斯。 其他几人手里,分别是同花顺,四只J和一个艾斯,四个K和一只三。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大牌,酒馆里迎来史上最大的一次赌局。 最终,主角输掉了自己的全副身家。 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年纪尚小,最初只是震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幕作为“元场景”,构成了我认知中的基座之一。 世间的每一次“崩坏”,都可以在这“元场景”中找到对应因素: 1,博弈双方,均十分自信,并握有足够自信的理由; 2,信息差的存在; 3,赌一把的冲动; 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赢的时候,场面就会走向失控。 02 但是,社会绝不是赌博一样的零和博弈。 眼下我们所能做的,是充分发声,交流信息,找寻利益契合点,在“信息差”这一维度破局。 在电商买菜这件事上,有这样几个前提信息需要再次澄清,达成共识: 1,社会价值是商业价值的核心基座; 2,电商买菜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3,社区团购不等于电商买菜; 第一条没有争议,第二条争议极大,第三条是客观的信息阐述。 通过对第三条的剖析,达成第二条的认知,进而在第一条中获取共识,是本文的基本逻辑。 03 互联网到底有什么用? 1.0时代,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信息。 信息传播的零成本,带来了QQ。 信息展示的高效率,带来了淘宝。 2.0时代,互联网在信息优势的基础上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增量,定位。 体现在商业上,以外卖为代表,盘活了本地生活服务,加强了人与周边商业的联结; 3.0时代,随着卷入的实体经济和个人数量越来越多,叠加上算法的不断进化,互联网迎来了第一个质变,对应在技术上,就是大数据和AI。 事实上,眼下以DL(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发展方向,其实就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 二者互为表里,你也可以粗暴理解为同一件事。 而电商买菜,正是对3.0的全面挖掘。 04 上次我发文(我为什么坚决支持电商买菜?)之后,评论区有很多人质疑,一个电商买菜,到底凭什么说自己促进了生产力? 我的观点是: 社区团购——垃圾; 电商买菜——牛逼。 但想要发展电商买菜,社区团购可能是必经之路。 先来聊聊共识:为什么说社区团购无法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社区团购提供了什么? 一、信息的展示(1.0)。 但这毫无意义。菜品不同于标准商品,用户除了比价需求之外,还有强烈的体验需求。 新鲜与否,成色几何才是其下单的重要依据。 而切身体验却是互联网一直以来的短板。 二、位置服务(2.0)。 相比于从前,人们从家中前往超市、菜市场买菜,社区团购的模式中,人们将从家中前往小区“团长”位置进行提菜。 缩短了“几百米”。 这就是社区团购所提供的唯一增量价值。 考虑到挑选体验和即时获取(次日达)的丧失,我们很难说社区团购代表了什么先进的生产力。 唯一的价值,就是便宜。 但是,倘若便宜建立在企业的亏损补贴之上,那么,我们只能说这就是一场闹剧。 05 上一章节中,我们其实是分析了这样一个问题: 无论是互联网1.0的优势(信息展示),还是2.0的优势(位置服务),都无法在生鲜领域释放出真正的生产力。 而这也就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都无法撼动菜市场一步的根本原因。 但是,互联网3.0可以。 我们先抛开现实的一切基础,单纯在沙盘上理论推演,大数据和AI如何在生鲜品类上发挥价值。 第一个维度:即时达。 躺在床上下单,然后该忙什么忙什么,半个小时后有人敲门的买菜体验,相比“次日自行去团长家提菜”,是质的飞跃。 除了对用户时间的节省,即时达还可以做到对用户心智的节省。 你不用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无论是下班回家的路上去买菜,还是在家穿戴衣帽出去跑一趟,或者是惦记着第二天去团长家里拿,都是对用户心智的一种占领。 同时,即时达还重构了做饭场景。 家里没蒜/盐/酱油了,没关系,先下一单,然后先准备能做的事。 切配菜,和面,烧水,差不多到了要用盐的时候,配送员敲门,你接过东西,撒盐出锅。 这不比打发家里二小子出去买要方便得多? 那么,企业做到这一点,又需要什么能力? 大数据。 从目前的商业探索来看,前置仓是提供这一服务的最佳方式。 这一模式下,企业将根据社区选点,在小于五公里的范围内画圈,建立仓库覆盖周围社区,根据数据分析和自身供应链资源,在前置仓囤货。 同时组建物流团队,在消费者下单后将商品从前置仓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要做成这一模式,必须有两件事要处理。 第一,社区圈该怎么画?怎样的仓储布局才是最优的? 第二,我要提前备多少货?备多了,菜会烂,备少了,顾客下单总是缺货,我该赚的没赚到,顾客体验也会极差。 这两个痛点,唯有大数据能解。 相比之下,信息展示,位置服务等技术赋能。 弟弟了。 第二个维度:交易成本。 目前来说,有些人对生产力的理解依然比较初级。 总觉得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得是珍妮纺纱机。 以前,一个人,一天生产一匹布。 用了这个机器,一个人,一天生产十八匹布。 牛逼。生产力进步了。 反观沃尔玛,左手压农民的价,右手赚消费者的钱。 这就是倒爷,吸血,该死。 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对“交易成本”没有任何基本概念。 任何产品,从土地中出来,在厂房中加工,层层代理,再到消费者手中,这整个过程,就是“供应链系统”。 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成本,都称之为“交易成本”。 一颗苹果,农民卖给采购商,一块钱。 你从超市买,五块钱。 一块生产成本,四块交易成本。 你觉得不公平,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找农民买货?农民为什么不直接把货卖给你? 明明当价格在两块时,你和农民都会很开心。为什么不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交易成本。 物流是最直观的。 其次是信任。在路边买苹果,你确实有几率买到坏的,酸的,农药超标的,砍掉中间商,这个风险需要由你自己承担。 以及销售成本。采购商1块钱的单价一次收一千颗苹果。 消费者两块钱的单价,一次买1颗苹果,农民同样出货,要买一千次。 一千次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咨询,介绍,纠纷,售后等诸多事宜。 任何一个农民,都会选择前者——他没有招待的能力。 商品的交易流通,永远需要有人来解决。 传统商业中,大型零售商通过精细化管理,撅着屁股整天在仓储数量、周转天数、损坏率、市价行情、销量情况上抠细节。 降低一分钱,在巨额的交易量下,都会被放大为百万亿万的利润差异。 但变幻莫测的商业世界,终归难以做到最优解。 大数据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将以下现象变为可能。 零库存,零周转天数; 以销定产。 通过数据情况,调控农产品的生产节奏,提前避免“多收了三五斗”的悲剧; 规模效应带来的物流成本降低。 通过全国的物流网络,及时调配资源,将原本会烂在地里的水果以极低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 供应链持续优化。 产地仓,集中包装,集中分销,AI智能计算最佳配送路线,食品安全的集中处理,安全事故的数据记录和全面可追溯,机械分拣无人工厂的持续渗透,配送环节的极度细分,损耗情况的记载和对应环节的持续优化...... 这里面,何尝没有星辰大海? 06 回到现实,如今,相关企业面临的商业格局如下。 行业阶段:抢占用户心智的窗口期。 技术背景: 前置仓,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规模效应遥遥无期,不确定性强; 社区团购,技术low,发展前景差,但模式成熟,且回本周期可预期; 各家手牌: 美团,地推经验丰富,短途配送团队最为强大; 阿里,综合实力最强,云技术、大数据分析实力、AI积累等后劲雄厚; 拼多多,与“低时效高性价比”的团购用户天然亲近,社区团购式玩法经验丰富; 京东,谋定而后动,深耕供应链; 滴滴,烧钱经验丰富,跟着瞎裹乱(划掉)。 那么,在抢占用户心智的行业窗口期,以及前置仓模式相对不够成熟的技术背景下,相关企业天然倾向于采用这样的策略: 两手准备。 社区团购是未来门票,是流量金矿,垄断后,必要时也可以成为变现神器。 战火已燃,那就必须应战; 前置仓是发展方向,是自己的竞争壁垒,是核心价值。 为了长期可持续的基业长青,企业也必须在这一维度持续积累深耕,假以时日,社区团购成功后,方可逐步迭代; 比如美团,一方面对下沉市场推出了美团优选,另一方面则在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推出了主打前置仓的美团买菜。 另一边,拼多多在前置仓领域的积累较弱,但其基于自身的优势发展出了仓储加盟模式,并着力在产品源头基地、供应链管理发力,且在各个场合中清晰强调:“我们不是社区团购”。 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有长远规划,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时机。 社区团购是一个极其微妙的赛道。 既重要,又不重要。既危险,又有前途。 在复杂的背景下,各家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表现,确实颇为值得玩味。 07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补贴。 还是那句大俗话:“枪既可以杀人,又可以救人。” 补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从“倡议”到“落地”,反垄断必须磕细节)一文中我曾这样替“补贴”辩护过: “低于成本营销”的本质在于以烧钱的方式来迅速催熟一个行业,将需要几年形成的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养成浓缩到几个月的时间里。 如果我们终将到达那个地方,为什么不快一些? 然而,很多时候,企业开启烧钱大战的原因并不纯粹。 在一些成熟的行业里,有的企业也会无端开启烧钱模式,进而造成肉眼可见的社会资源浪费。 比如2018年,滴滴外卖在无锡上线,一天补贴数百万元,与美团展开了贴身的补贴大战。 双方的丝毫不退使得补贴越补越高,用户、商家、骑手也在这样的氛围里各自狂欢。 用户这边,不要钱的外卖又来了; 商家这边,订单纷至沓来,许多餐厅爆单,被迫暂停营业; 骑手这边,每单收入飙升了四五倍。苏州等周边城市的骑手纷纷涌向无锡,很多美团和饿了么骑手跳槽去了滴滴。 最终,无锡市政府相关部门约谈了美团、饿了么、滴滴三家外卖服务平台,直指外卖平台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经营行为,强行终结了这场大战。 闹剧在前,当局对互联网公司的补贴行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我个人来看,补贴行为不过是作用于时间的催化剂。 新兴风口本就具有模式优势,补贴只是再加一把火,让新时代来得更快一些。 而企业烧掉的钱,基本上都补给了老百姓和新兴的相关从业者(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其实也是难得的反向割韭菜。 但不可否认的是,强行的补贴行为,确实会产生现实扭曲力,倘若最后市场没有培育出来,那就会带来社会整体资源的无端浪费。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谨慎一点亦无大碍。 08 总结全文大意。 1、技术本身无高低贵贱,替社会把几捆白菜的价格打下来,其伟大性并不亚于探索火星。 在共同富裕、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其意义更是超然。 2、在自由市场的发展逻辑下,社区团购有其出现的必然性。 企业说:“我也想投资未来,加强研发,可市场不等我,对手更不肯配合。” 企业之间,也是一个“卷”字。 3、历史周期中,亚当斯密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有时候,凯恩斯这只看得见的手,该请还是得请。 要么,正式叫停社区团购,明确打击范围,给大数据赋能生鲜场景,以存活的空间。 要么,国企直接下场牵头,集中力量,突破数据赋能农产品供应链,同时将这一战略资源收归国有。 这也很合理。 毕竟,民以食为天。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