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模式大相径庭,苹果与华为谁才是“正道”?
实际上汽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各方恐怕都推脱不了责任。汽车是重资产,并且关乎人身安全,在每个环节都该慎之又慎:需要每一关的严密把控,需要技术的充分融合,需要各方面的磨合与默契,更需要丰富的造车经验。 如果条件允许,谁都想有属于自己的汽车工厂,可就算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法万事大吉,就连特斯拉这种行业先锋也是屡屡被事故缠身,更何况苹果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企业呢? 即使苹果在手机领域做得再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和技术再多,也没有办法弥补经验方面的缺失。为什么大家更容易信任老牌传统车企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样积累下来的经验是无可取代的。即使苹果实力强悍,缺乏了这样的积淀,想要真正造出能够量产并且品质足够的好车,也是极其困难的。 简而言之,科技巨头想亲自下场造整车,要操心的事太多,而且还容易“费力不讨好”。汽车并非手机,不是把各个部分安放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所以哪怕你是苹果,想成为“汽车界的苹果”也并非那么容易的。 相比之下,华为在造车一事上所选择的模式就更加理性和务实。 华为方面明确表示,尽管这两年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华为必须清楚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既然不造整车,华为为何还要费心进入这个行业呢?其实对于华为而言,汽车也是新赛道,华为主营的通信业务在美国的不断打压之下,虽然表现顽强,但造成的客观影响也不能被忽视:业务天花板早已见顶,荣耀也已出售,核心业务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华为必须找一条新出路,而汽车行业制约没那么多,自主研发机遇更大,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此外,汽车行业的变革机会也很多。尽管销量增速放缓,但汽车零部件的增量市场不断扩大,对智能系统和新技术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此时华为把自己转换为造车环节中的一部分,提供合理的方案与优质的服务,是非常现实却理性的选择。 对于造车这种关乎生命安全的行业,应该抱有敬畏之心,然后量力而行。 相比之下,华为选择的模式更为稳妥。这当然不是说苹果选择的路是错误的,只是说苹果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路,看上去更像是场“豪赌”。在这条路上,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都曾经遭遇过很大的阻碍,苹果这些年走得也并不顺畅,但勇气可嘉。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