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科技战疫志愿精神如何延续?腾讯的答案是……

发布时间:2020-12-20 22:09:54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1999年9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正式生效之时,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便说道,“公益事业将来肯定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1999年9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正式生效之时,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便说道,“公益事业将来肯定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又走过21个年头,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同步迭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也在持续变革。值得瞩目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公益的维度又将迎来新的定义,科技公益、互联网+公益等等实践打开了公益慈善事业的新大门。

在腾讯,源于内部员工的志愿精神和专业能力驱动,诸多以科技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不断开展,逐步成为一种企业常态。随着腾讯业务的发展,对公益的辐射能力也随之扩展。

至今,腾讯投身公益事业多年,特别是在今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下,公益服务的组织性愈发显著。在此背景下,腾讯科技公益计划顺势而生。

事实上,在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基金会便宣布将发起此项计划,旨在凝聚公司内外科技志愿者的力量,发挥科技企业的数据、产品、平台等数字化能力,帮助公益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等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

数字技术、公益产品、互助平台、互联网思维......科技企业的加入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新的变化,最终又将影响公益事业模式的变革。

长江商学院教授朱睿认为,「中国公益事业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一场理念更新的头脑风暴。」那么,在当下,腾讯等科技企业所带来的,理应是这样一场影响理念更新的实践。

公益,在守望中变革

谈及公益活动,大部分人的认知或许仍停留在「捐款」这一颇为现实的举措上。诚然,捐款确实是大部分人参与公益活动的主要形式,但这并非是公益事业的全部,更不能成为公益事业的全部。

特别是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公益更不能只是停留在「捐款」之上。对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如是说道:“我认为像腾讯这样的企业可以有两种公益行为的输出,一种是资金捐助,一种是技术捐助。”

那么,当科技公司投身公益事业,技术的力量被注入公益项目,所带来的变化最是值得思考——公益的本质与形式出现怎样的变革?

与大众的认知有所不同,公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是一场孤寂的守望,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

张鹤珊曾是一名长城保护员,更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全国长城保护员队伍也随之解散,保护长城的工作自此脱离了组织支持,成为他个人的一份公益坚守。

从1978年开始,张鹤珊每天沿着约10公里的长城巡视,去长城捡游客扔下的垃圾、制止游客在长城墙上刻字、或者阻止附近村民撬长城砖,就长城保护向相关部门提意见,等等。不管严冬还是酷暑,他都风雨无阻地走在长城上,光是胶鞋就穿坏了200多双。

长城保护是中国公益事业的一个重点项目,也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缩影——很多时候,公益事业是一小部分人的守望,诸多公益项目是小众的,情势迎来改变在于公益模式的改变,一方面要为公益参与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公益项目更好、更快的落实;另一方面则需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公益,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近年来的长城保护公益活动大抵从这两方面出发。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举办了长城保护公募活动,主题为“保护长城,加我一个”。2019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响应微信“让创造体现价值”的呼吁,同微信联手,用“玩”的方式,创作了集合文化传播、公益宣导的《一起修长城》小游戏。

接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科技企业的参与,让保护长城这份公益事业发展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在此,公益的理念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借助腾讯等科技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生态能力不断下沉、扩大影响力,全民公益的观念正在形成、夯实。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到雪豹的情况,支持这个物种的保护。”一个地球的雪豹守护者何兵很快便意识到,让公益发挥更大的能量只是依靠一个人、一个队伍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关注到、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做好公益项目。

雪豹生活在高原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而大众对于这个物种以及它们的生存却是鲜少了解。毕竟,高原地区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巡护队来说都是一个极具生存挑战的区域,更何况是普通大众。

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雪豹,促进公益全民化,必然需要借助到其他的手段。腾讯基金会联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打造了“神奇雪豹在哪里”小程序,利用腾讯云小微AI知识图谱技术,帮助大众全面了解雪豹,甚至可以在小程序内体验到雪豹“巡护员”的日常工作,以此呼吁大众关注雪豹、保护雪豹。

不管是保护长城项目,还是保护雪豹活动,在公益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公司的技术助力始终影响着公益模式的变革。显然,腾讯坚守“科技向善”的理念,其技术、产品和平台生态在为公益服务的同时,也推动着现代公益事业向数字化、生态化、全民化的模式发展。

科技向善,如何定义?

2019年,腾讯笃定“科技向善”的路径。马化腾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公司新愿景和使命,“我们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

那么,回过头来重新总结,腾讯公益过去、现在与未来做的所有公益项目似乎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概括,「科技向善」成为一家科技企业面向社会公益最好的表态。

从公益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科技向善」也呈现出三大内涵层次,对应着目前科技企业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其一,数字化赋能。 「科技向善」的最基本表现在于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公益事业向数字化发展。

此前,在“99公益节”期间,腾讯基金会宣布启动“科技公益计划”,旨在凝聚企业内部和社会各界科研和技术志愿者的力量,以更多的科技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其背后的本质在于技术扩展公益项目的维度。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