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双品网购节”首次拥抱社交电商?
这种模式下,KOL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更偏向于兴趣经济的类别,例如罗永浩,因为其拥有大量的“罗粉”,抖音上首次直播带货就完成了1.1亿的销售额。不过,KOL的内容创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卖货,由于在直播期间多次“翻车”,罗永浩的直播带货能力呈现着下滑的趋势。 基于人为核心的社交电商,相比传统电商平台,除了低流量成本的优势外,最大的价值或在非计划性购物层面的“激活”。传统电商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为了刺激交易的完成,越来越重视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精准推荐,导致传统电商消费目的性很强,可人的消费习惯既有理性的部分,也有非理性的部分,社交电商出现之前,非计划性购物一直是线上消费的短板。 基于社交链条传播的社交电商,正在激活用户线上非计划性购物层面的活跃度。据尼尔森发布的《2019泛社交电商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80%消费者非计划性购物来自社交电商。 消费型社会中,如果消费者只是进行计划消费,将大大抑制经济的活跃度。第二届双品网购节,选择了多家知名社交电商平台加入,或也有着这方面的考虑。目前三种类型的社交电商中,拼购模式更适用工厂直购类商品的快速流通,会员类社交电商潜力最大,主打特定人群的消费生活满足,商业效率上最高。网红电商尚处在发展初期,其想象空间局限于直播、图文等内容形式的稳定性,要知道,一旦用户兴趣转移,基于内容而衍生的网红电商就会遭受“重创”。 毋庸置疑的是,五年来的迅猛成长,社交电商这个“新物种”,已不再是资本催熟的概念,已是线上消费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QuestMobile研究院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每个网民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长比年初增加21.5%,消费者线上生活程度持续加深,社交电商的增长空间在未来几年仍然可期。 进入“国家队”只是新开始? 社交电商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发展,在其迅猛崛起的另一面,也成为了消费纠纷的高发区。过去的几年,除了“正经”做生意的中小B,也有许多“不良”的微商混入其中。前者注重长久运营,会选择做正规社交电商平台的“代理”,后者则注重单笔交易的利润,甘愿做一些违规微商平台的“帮手”,抱着捞一笔就跑的心态,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劣质产品销售给“社交好友”,他们的存在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早期中小微商的乱象,促使以云集、斑马会员、贝贝等为代表,基于S2b2c模式的会员制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 S即是大供货商,B指渠道商,C为顾客,由大供货商把控货源的正品和质量,并提供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中小B发挥获客和用户运营能力获取利润,C端用户则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有保障的商品或服务。 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电商,得益于社交媒体中熟人关系中天然存在的信任基础,为私域流量的商业化带来想象空间。 因此相比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的长久发展更依赖内部信任体系的构建。 双品购物节作为商务部带头的造节,相比“卖出更多的货”对品质消费更为重视,活动期间设置了专门的投诉通道,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受该节的带动,5月1日至5日全国邮政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1.02亿件,同比增长41.8%;投递快递包裹10.38亿件,同比增长38.93%。与之相对应的,来自用户的投诉率大幅度下滑。 根据网易严选公开的数据显示,4.28-5.4双品网购节期间, 该平台退货较同期降低15.7%。斑马会员也公开了此项数据,活动期间该平台退单率/投诉率,均低于千分之一。在退货的数据上,社交电商平台已可以和传统电商进行比肩。 这是此次网购节中,社交电商平台交出来的最好的一个答卷。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由大做强是社交电商必走之路。 由此可见,几大社交电商平台首次进入“国家队”,不仅仅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也为其他中小社交电商平台做了一次重要的示范。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