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 但仍有痛点待解
近日,上海市召开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会议,提出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实现从800亿提升至1500亿元”的目标,全力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高地。
此前,湖南设立了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提出到2022年要建设5个国家级应用项目、10个省级应用项目,打造70个切实可用的应用场景、2个以上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也召开“5G+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明确将加强项目引进和培育,助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新高地……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到落地,再到如今已是风生水起。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物理空间阻隔、人员交通隔离等状况下,各地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新作为,更是为行业猛添了一把火。“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刺激了消费互联的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危机后带来的会是工业互联的奋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直言。
龙头示范项目显现引领作用
“5G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催生出更多数据,利用大数据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改进各行各业效率和决策方式,加快各行各业智能化步伐。”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作为有效抓手,对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明确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目标,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郑杰表示,要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强龙头示范项目引领,加快工业企业5G内网改造,加速推进5G终端产业成熟,加紧壮大“5G+工业互联网”创新产业链。
以浙江移动为例,与喜临门联合打造了国内家具行业的首个5G智能工厂,建设了5G+设备数采及控制、5G+AGV智能控制、基于5G视觉的瑕疵检测以及园区安防和危险区域预警等4类10个应用场景,设备的端到端时延控制在25毫秒以内,设备的网络部署成本降低了1/3以上;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推出全国首个基于5G独立组网边缘计算和切片网络的智慧港口系统,实现了5G龙门吊远控、5G桥吊智能理货、5G内集卡自动驾驶等应用,端到端时延平均缩短至10.6毫秒,龙门吊作业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设备改造成本节约了近20%。
深入发展还需爬坡过坎
但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难度也不可否认,杨元庆坦言,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融合成效初步显现,但在制造业领域依然面临挑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首先是数字基础设施暴露出的不足。杨元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大量互联互通需求,比如生产数字化、在线办公、无人物流等。“让各种终端设备实现协作,就需要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能力来保障大规模数据、图像、视频等信息传输,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数字化程度不均衡、工厂设备联网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杨元庆认为,受疫情影响,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加快,生产过程增加了远程管控,使生产过程少人化趋势明显,这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