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发布时间:2020-06-16 20:51:0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日前,经过蹩脚主持的冗长尬聊,小米手环5走向台前,整场线上发布最大的亮点除了新手环五彩斑斓的颜色外,就是把之前小米手表上的压力管理功能引入到了手环上,

第一个问题在于大量的智能穿戴都依赖蓝牙手机才能实现数据的上载下载,只有少量旗舰设备才带有esim功能,这里产生的问题就在是“如果我带了手机,为什么要把手机的某系功能强行转移到手环(手表)上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智能穿戴独有的健康传感器。

但是大部分产品本身的价格限制,让传感器的信息采集能力十分有限,这也是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健康管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而从来没有使用过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的态度,对当前智能穿戴与手机的关系则有更清晰的展示。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从没有使用过智能手环(手表)的人群中,78%的人认为是因为“手机功能已经足够”,60.98%的人群认为手环(手表)的功能没有吸引力,甚至认为“使用不方便”的比例都有36.59%。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问题:您从未使用过智能手环(手表)的原因是?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即使是200元的手环对于他们都没有体验的价值。

就是因为除了健康功能之外的功能都被手机覆盖,而健康功能又没有穿透力。

智能穿戴设备更像一个尝鲜的玩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经过多年的迭代,其功能也并未出现革新性的进步,让智能穿戴的产品形态进入一个原地踏步的境遇。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在陷入“彭罗斯悖论”的主要原因。

品牌溢价的高级玩具打不穿传统行业护城河

品牌溢价较高的智能穿戴设备,基本被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垄断,不过从市场表现上看,除了先天自带高大上光环品牌溢价的苹果,三星和华为两家多多少少有点被淹没在小米七彩手环汪洋大海中的意思。

东兴证券研究所的报告在总结智能手表演进过程时候认为,2018年以后“智能手表系统相关APP+数据服务商业模式形成,相关产品被消费级市场接受”,这也明显是研究机构写报告编故事过度的后遗症。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前景并不明朗,问题出在两端。

产品端,我们已经确定目前的智能穿戴具有玩具属性,既然是玩具,就没有人会严肃对待,除了卖玩具的人。

调查结果显示有44.44%的用户从来没有使用过自己手环(手表)的NFC功能,50%以上的用户佩戴时间在10小时以下,睡觉就会摘掉。

看起来卖的很多,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没手机和电脑那么重要。

这造成的结果是,所谓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压根就没有数据拿来分析,更别说做服务。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问题:使用智能手环(手表)的支付功能后是否替代了手机支付?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问题:您每次佩戴多长时间?

服务端,涉及到技术层面方面,硬件企业不会承担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后续服务。

而对于医疗机构,现有的健康数据无法承担分析要求的精度,而且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资质的限制,以及专业级的医疗穿戴设备都在严格控制智能穿戴的数据服务的生长。

商业模式先天不足,后天挨打,而且营养不良。市场上能够实现医用级的智能穿戴设备,价格基本上远超过苹果手表。

对于医疗机构如果贸然接入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因为医患关系的不对等,很容易出现医疗冲突中判责不清的问题,和民用级智能穿戴亲近纯属吃力不讨好。

智能穿戴的产品设计需要换个思路

硬件有两种创新方式,一种是追逐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范式,一种是把老技术进行完善或者创造性应用,或者在使用方法上进行创新。

所有人都知道“太阳底下没什么是新的”,当下火热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原型,但是直到英伟达五千核的显卡发布才开始全面爆发,先进理念永远要等硬件的车才能落实。

比如小米、苹果以及一众硬件商吹了一万多年的睡眠监测之类功能,在使用习惯面前,也显得很智障——谁tm会带着手表睡觉?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问题:您什么时候会摘下手环(手表)?

智能相对论的调查显示,46.67%的用户在睡觉时候会摘下自己的手环(手表),基本占一半。

所以,已经玩具化的智能穿戴,实在不应该因为用户不懂技术,就来回吹自己的产品有多少的技术创新,而更多地在如何使用现有成熟技术更新产品形态上可以多做一些考虑。

智能穿戴可以考虑的方向:

1.关注单一场景的传感器,对具体产品线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在本年的智能穿戴市场上,有一个单品表现很亮眼——真无线耳机(TWS),一路上扬的出货量严重威胁到了有线耳机。

智能穿戴“玩具化”,但消费者还是会为小米手环买单

这对硬件商其实很有象征意义,不一定要把手环和手表做微缩版的手机,搞一个万精油出来。

在单一功能上,专注于单一场景下单一传感器的精度,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

在硬件领域,平板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背后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设计也在覆盖平板。

苹果平板在下降大潮中逆势反升,是因为Apple Pencil这一个功能戳到了“创意阶层”工作者的痛点。

但是智能穿戴不论怎么做,也威胁不到目前手机的地位,因为它们只是手机的尾巴,而且是壁虎的尾巴,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分分钟可以舍弃的存在。

人可以不吃鸭脖子,但是不能不吃白米饭。

2.不要只做手机尾巴,注重与手机之外的新兴设备的互联和数据共享

所谓智能穿戴,因为价格和功能精度有内在的矛盾,让其只能成为手机的附庸,日渐“玩具化”,高端产品只对高收入人群有吸引力。

但是这不代表绝对跳不出“彭罗斯悖论”,因为除了做手机尾巴之外,硬件厂商还可以选择做其他硬件的“手足”。

毕竟除了手机之外、游戏主机、PC、甚至kindle、VR眼镜都对人体数据有需求,想象一下恐怖游戏根据人体的心跳、血氧来决定之后出现什么怪物会更吓人的场景。

当前的智能穿戴厂商,带很大程度上被手机以及健康这两个智能穿戴最初捆绑的概念所禁锢了,从而丧失了产品形态的想象力。

3.亲子联动功能的家庭款硬件被大厂长期忽视

在智能手环(手表)悄然兴起的时候,有一个领域却正在闷声发大财而不为人所关注——儿童智能手表。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