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新鲜血液的字节跳动正困于想象力边界
多年后,聊起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芦苇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因为没有能力搞定片子里的武打动作设计,他刻意在主人公和一刀仙决斗时,玩了以虚代实的花招——只见决斗之时,黄沙吹过,把他们笼罩起来,观众听到的都是声音,尤其是刀剑的声音。主人公孩儿哥脸上流下一滴血,观众也不知道谁赢谁输。一刀仙转过身去,完成什么事儿一样走了几步。再切回孩儿哥,血还在流,这时观众会说他输了。再切回一刀仙,他双腿发软,扑通一下跪下来,突然回过头,用垂死的声音问:“你的刀法跟谁学的?”孩儿哥这时嘴张开,怯怯地说:“我爹”。一刀仙临死之前最后的话是“好刀法”,接着“扑通”栽地上死了。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某种意义是虚张声势的。商业世界就更是如此了。而纵观这些年的各种商业案例,最擅长此道的,大抵还是字节跳动条了。以前字节跳动号称APP工厂,在每一个风口,都做布局和追赶。每一个产品出道时,都做足了起势的准备,也很容易调动起打破行业格局的期待。但也并不是每一个头条的决策,都能善始善终。比如,轰轰烈的悟空问答,和西瓜视频,一个已经行将就木,另一个也不温不火。比照之前这两个产品起事时,头条赋予他们的产品意义和战略目标,现在再看,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字节用今日头条的分发效率的故事,将门户和媒体卷入了一场技术竞赛中,这可能是这场战役最核心的打法。那些在门户时代就被讨论的问题,字节实现了它们。门户时代,各种有思考能力的产品经理们就在思考,如何打破整齐划一的版面和信息呈现,他们的方法是账号体系。但问题是,谁会在登陆门户看信息时,还要刻意的登陆自己的账号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提供了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新的物理基础。其实抛开那些有的没的,头条能在上半段胜出的核心,就两个: 1、挑粪,不绣花,清醒地认识到马太效应的威力,不遗余力的做增量;当规模到了足够大的时候,护城河就形成了; 2、把算法当成真正的技术路径,而不是随便说说。很多公司之所以在这场战役中节节败退,其实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真干实干。他们对算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关键词匹配阶段,对算法产品的理解还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勾勒和表达;如果说直白点,其实就是很多产品想披个算法的壳子,内里都是拍脑袋的想当然。 所以,它是新的物种,但也有旧的面孔。但是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效率,和资本相互给予的信心,让它能迅速进入快车道。更何况,那些已经是顶流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了。这个世界总需要新的想象和裂隙。头条在这个阶段的胜利,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法是科学,但拍脑门不是。和失败一起接踵而至的,其实旧的媒体公司的产品思路和汇报方式。这是专业主义的胜利。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