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坟头蹦迪介绍
首先从视频本身来看,虽然BGM和视频中人物的脚步都很欢乐,但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一次标准意义上的“送葬”。参考近期一系列的舆论热点,很难想象这种将“逝者为大”等传统意象娱乐化的现象,与“娱乐至死”、“互联网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争议共存于同一时空之下。 更值得细品的是,如果我们将“黑人抬杠”提炼成“死亡梗化”,并试图用最近几年流行的“亚文化”理论来进行诠释,很容易发现发生在2020年4月这场轰轰烈烈的“抬棺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从“坟头蹦迪”到“全村吃饭”,再从“NMSL”到“灵魂唢呐”,似乎在每一个中文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死亡梗”。它们无视“互联网语境”的半衰期、打破“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茧房,彼此交织形成了生命力十足的发展脉络。 当然严格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用“文化糟粕”来解释这种反常规的一脉相承,毕竟根据考据,早在5000年前就有脏话出现在书面语言当中,甚至不幸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们仍然能熟练掌握“讲脏话”——这大概是人类基因里保留着动物性的结果,在缺乏社会性约束的情况下生生不息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但周期性地出现,这显然就是另一件事了。尤其当这种周期性的出现伴随着范围的不断扩大,开始进入职场、社会、时政等原本严肃的语境,开始成为日常交流的正常组成部分时,这种一脉相承就非常值得“较真”了。 作者 / 指北BB组 枕溪 编辑 / 蒲凡 谁第一个说出“坟头蹦迪”? “坟头蹦迪”能够成为中文互联网语境中最有标志性的流行语之一,百度李毅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根据社交网络里最主流的说法,“坟头蹦迪”的最大导火索出现在2012年11月14日“屌丝节”之后,当时地李毅吧的吧友们(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毅丝、屌丝们)怀疑吧主“彩色哥”利用与百度贴吧官方运营合作的机会,获得了不菲的商业广告收入(据李毅大帝的微博发言,是六位数)。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