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赛事里,藏着人才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与深度学习结缘之时,黄耀辉也认识了一个同校的好伙伴:左谊。那时左谊正在团队中做一个无人机的项目,他和黄耀辉沟通后,大家迅速萌生了一个新的主意:既然飞桨上有那么多成熟的算法模型,或许可以将人工智能和无人机做一个结合,让无人机替代工人完成高空中的补漆工作。 团队讨论明确了目标后,左谊作为队长将无人机的工作拆解为四个过程。第一步是检查出锈斑并喷涂除锈剂,第二步是让无人机打磨锈迹,第三步和第四步分别是涂刷底漆和面漆。由于团队在无人机巡检和机械控制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问题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和喷绘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团队调用了飞桨里的计算机视觉模型,采用了空地联动的形式进行作业,即无人机将第一时间的图像传送到地面站,地面站搭建高效识别设备并将数据再次发送给无人机。由于采用了视觉SLAM技术,靠无人机上的摄像头就能完成环境的感知工作,不仅降低了硬件上的成本,也提升了实地作业的可行性。 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在校园内完成了测试:无人机缓缓飞到路灯杆上的电箱附近,准确识别出了电箱上的锈斑,然后打磨、涂刷一气呵成,距离他们解放高空补漆工人的想法已经越来越近。 作为团队的一员,黄耀辉这位大西北土生土长的女孩看到无人机飞起时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比赛,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那些工人们终归有一天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爬到高空进行作业。” 04 让濒危语言不再消失 遥远的英国南约克郡,正在谢菲尔德大学Lincedo组读博的Xutan Peng(彭煦潭),同样有一个“科技向善”的公益构想。 2020年初的“国际母语日”期间,Xutan Peng在谢菲尔德大学人文学院听了一场演讲,了解到全球现存7000余种有记录的语言中,已经有超过400种濒临灭绝,超过200种处于接近濒危的状态。“语言是文明的DNA”,当一些语言不再被传递给下一代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文明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科班出身的Xutan Peng,发现当下濒危语言的保护手段还是一项“劳动密集性”工作,需要大量专家进行田野调查采集语料。由于还在说濒危语言的人群以老人为主,他们中极少有人能同时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导致对语料进行人工转写时存在很大难度。巧合的是,将自然语言处理作为研究方向的Xutan Peng正在关注低资源语言的词典生成,就萌生了以自身一技之长来减轻濒危语言保护工作量的念头。 Xutan Peng戏称自己是个话痨,所以对语言相关的工作有着天生的兴趣。然而现实问题的复杂度远超Xutan Peng的料想,尽管国内已经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可很多濒危语言的文字已经失传,只有语音留存,研究者甚至无法获知其背后所传达的语义。 不过Xutan Peng发现,少数民族的语料主要围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日常会话,或许可以构建现代汉语同领域的语料库,当各自的语料领域相对近似时,可以通过对齐算法建立濒危语言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 Xutan Peng先是拿到了相关数据的授权,借助PaddleOCR将相关纸质语料转化成文本,建立了业界首个大规模汉语故事数据集。然后从国际开源语料数据库找到了尔苏、嘉绒、独龙、撒拉四种语言,并将母语者的录音进行国际音标转写。 最终Xutan Peng将少数民族语言词汇嵌入到一个高维语义空间,汉语词汇被嵌入到另一个空间,基于双语词向量结构近似性,利用正交映射对齐两个空间,生成了高质量大规模的双语词典。 目前Xutan Peng已经将导出的词典提供给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者进行内测,在多数词和名词方面的翻译准确率非常理想,有效提升了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转录和濒危语言典藏工作的速度。这位特别能说的大男生不忘强调:“你们看吧,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05 AI人才培养需要闭环 看完这些故事,你是否发现这些年轻人们并非都是科班出身,有些甚至在开始这些项目前对编程都知之甚少。但他们也有共性:心思缜密,擅长发现生活中遇到的痛点,并且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 好在百度飞桨、EasyDL降低了这群少年走进AI世界的门槛,让他们略显稚嫩却充满朝气的想法有了新的可能。 从好创意变成好应用,AI人才培养机制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或课程,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为AI人才开出了优渥的条件,动辄百万的年薪也切实激励着当下的年轻人,只是选出“千里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伯乐,还要给他们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宽阔草原。 做一个归纳的话:“闻鼙鼓而思良将,谋大业而召英才”固然有道理,但AI人才培养还需要有人才培养的闭环思维,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一道打通激励、培养、实训、竞赛、就业的产业链条。 至少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赛场上,免费的算力资源已经帮他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半年的实操经历也让他们对想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幸百度代表的AI头雁们已经开始行动。 前面讲述的四个故事,不过是百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的一隅,同样怀揣梦想的还有2200多支学生团队,他们正在各自关注的领域续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就像上一届比赛中获奖的中南大学“AI 知肤宝”团队已经拿到数千万的孵化基金,他们的项目已经联网国内618家医院,帮助10000多名医生进行初步的病情诊断。 其实“以赛促学”是高校AI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百度打造的一整套AI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 面向高校,百度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全套教学和数据资源,学习与实训社区AI Studio以及算力等全面支持,联合共建专业课程体系,举办师资培训班,已累计培训了1600多名来自近500所高校的教师; 面向企业,百度打造了黄埔学院、AI快车道、AI私享会等面向不同技术层级的培训方案,构建深度学习专业加实践应用的课程体系。此外,百度还通过开展能力评估认证、举办竞赛等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百度已经培养了超过100万AI人才,未来5年,还将培养500万AI人才,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有理由相信,在百度等企业身体力行的推动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在AI世界里进行一场场“奇幻漂流”,用一个个可以触摸的项目演绎他们心中世界的样子。 彼时我们再讨论百度对于中国AI人才的贡献时,恐怕不只是培养了高端人才的“黄埔军校”,也将是无数优秀AI人才的“启蒙工厂”。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