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探索者的下一个战场是在?
微信官方组织“八点一刻”直播活动在9月开播,邀请何加盐参与,他欣然应允。很大部分原因源自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粉丝朋友们乐见其成,他才有了更多底气,“可以说是朋友们推着我往前走的。”
公众号创作者进入视频号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便是“被市场推着走”。这意味着巨大的需求尚未被满足,机会可见。何加盐在9月连续做了三场直播,每场直播都带给他不同认知,“必须得让专业的人进来,我们现在也在面试视频团队的人员。”
何加盐、张佳玮、黎贝卡等创作者并非最早入局视频号的自媒体人,从主播变迁角度看,从最初的中年大叔盛行到如今各路主播繁花齐放,视频号创业者主要人群经历过五个阶段。张恒向刺猬公社做出详细分析。
科技互联网圈博主是视频号第一批玩家。他们从2020年视频号上线之初入局,基本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在图文时代积累到经验和知名度,对微信的产品文化有高度认同,也希望抓住短视频直播的风口。
他们也受限于自身的经历,在视频号上创作的短视频和直播仍然局限于科技互联网的小圈子话题。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抓红利的那股劲头儿已经消失,他们最终发现,无论是体力,还是心力,他们都已经无法与更年轻的一代竞争。
第二批玩家是自媒体人。他们受惠于公众号,在过去几年实现内容和粉丝的丰收,对错失短视频直播的风口极其担忧,视频号当作不可或缺的新机遇。
对微信生态的理解和自有的粉丝资源是他们入局的优势,“夜听刘筱”“十点读书”“吴晓波频道”“李筱懿”等视频号,有的粉丝已经过百万,单场直播带货GMV高的也有几百万,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更多的自媒体对于入局视频号,既没有足够的决心,也没有足够的投入,而且面临团队能力不匹配、组织、思维等各方面的“历史包袱”。
第三批是营销号和草根。视频号的创作者群体比公众号要更下沉、更草根,但也更广泛、更有生命力。
营销号善于做内容与流量,但变现路径尚未完全跑通。草根创作者群体更加复杂,他们大多在2020年下半年入局,以语录口播为主要创作形式,内容话题则是人情冷暖、家长里短为主,细分领域的家常菜教学、中医养生等也非常受欢迎,恰恰是这群人俘获了视频号的核心受众——下沉市场的中老年群体,比如“笑笑悟”“长春奇点”“火哥美食家常菜”。
头部草根创作者堪称视频号规模化拓展用户的“急先锋”,这是因为他们最接地气。但同时,他们又面临商业化上的困境,品牌有待认可,而依靠庞大的粉丝群进行直播带货,就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变现方向。
企业品牌、媒体机构等主体是第四批核心玩家。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不算是视频号的创业者,但他们推动了视频号内容生态的繁荣,是重要的参与力量。
企业品牌和媒体机构在公众号时代已经完成在微信平台的基本布局,在内部组织架构、人员团队,以及对微信生态价值认可上,都促使他们将视频号作为必争之地。
第五批是商家。这群人行动更慢,而且更加重视结果产出,他们基本是在2021年上半年才入局,而且更重视直播,上来就要带货。
目前张恒所看到的几个案例已经跑出来了,比如“OSA欧莎”,每天日播GMV几十万,单月产出千万以上;类似还有“欧弟服饰”“杭州真丝大雯子”等。
虽然相比其他平台,他们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他们证明了视频号直播带货的可行性,随着生态发展、用户粘性提升,这条路大有可为。
“面对这个潮流趋势,必须得是我们改变”
在微信生态中,公众号创作者似乎天然被赋予知识型博主符号,他们对某个垂直领域保有自己的见地,善于通过文章撰写的方式抒发观点与认知判断。
但这些创作者面对变化的媒介生态,也有自己的忧愁与思考。
黎贝卡是传统媒体人出身,原本就善于写文章,进入新媒体行业,只不过是关注的领域从时政、电影转移到时尚、生活。
黎贝卡认为,写一个领域的内容太久,会遇到瓶颈,重复感让她感到乏味。她想要有一些新变化,“视频和直播是一个新的表达方式,对我来说很新,但又没有那么擅长。”
视频、图文与直播不一样。视频、图文可以是精心制作后的内容,生产过程可通过后期、修改等方式做标准化输出,“直播太即时了,直播是更加近、更加真实的窗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挑战。”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