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按下“加速键”的生鲜行业,三种模式并存,格局逐渐清晰
每日优鲜所属公司: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30日,当前有7次融资历程。 综合易观、Quest Mobile、Trustdata 等平台监测的生鲜电商 APP 月活数情况,每日优鲜在垂直类平台里名列前茅。 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里,每日优鲜在用户活跃度和渗透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易观公布的生鲜电商榜单显示,2019 年 4 月、6 月、8 月,每日优鲜的月活跃人数分别为 369.9 万、439.9 万和 433 万,高于叮咚买菜、食行生鲜、中粮我买网等平台。 经营举措:全程把控产业链,持续加码前置仓 1)全程把控产业链:每日优鲜坚持从源头开始,专业买手团队去往美国、智利、南非、秘鲁、澳洲等多个国家精选食材,冷链物流体系覆盖这个运输和储存过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辐射周边3 公里用户,自有配送团队实现一小时内送货上门。 2)持续加码前置仓业务,实现数字化支持:早在2015 年,每日优鲜便开始布局前置仓业务,力求接近消费者。 综合电商模式:享受流量及品牌优势 此类模式是综合电商平台开设生鲜频道的体现。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均有布局,通过自营或者第三方商家入驻的方式销售生鲜产品。 模式特征:流量优势明显,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1)优势方面,如前文所述,综合类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电商平台前期庞大的用户基数,获客成本较低,流量丰富,且往往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生鲜高频刚需的消费特质也帮助平台自身扩大了优质流量来源,在当前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通过与平台内其他品类消费的相互导流,进一步提升了电商平台整体的变现能力。 2)劣势方面,由于主要采用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做到以较低成本的方式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但同时意味着物流配送服务和品规质量把控难度加大。因而缺少了对消费者体验过程的把控。 从实际调研数据可以看出,配送速度慢和商品品质差是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网购生鲜食品的两大主要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 38.5%。 因此如何平衡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入驻的关系是综合类平台面临的主要难题。 代表企业:京东生鲜 京东在2012 年 7 月正式上线了生鲜频道,在积极吸引商家入驻的同时,不断搭建和完善自营生鲜供应链及配送体系,到 2013 年 9 月便上线了自营生鲜业务。 京东生鲜与永辉超市、沃尔玛等线下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投资天天果园等生鲜企业,多方布局,进行全渠道销售,增强生鲜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据京东官网介绍,全品类发展的京东生鲜已成为线上最大的生鲜零售平台,目前拥有32 万个 SKU,覆盖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品等,可为消费者提供超过 50个国家和地区的生鲜产品,并通过 7FRESH 七鲜超市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消费者创造最佳客户体验。 经营举措:积极发展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1)上游直产,把控品质。京东生鲜从上游开始便自建生鲜产业,监管质量,或与当地农户形成联盟,从源头把控质量。 2)原产地直采,减少中间环节。京东生鲜建立专业化的买手团队,积极开展直采业务,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3)自营+入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在销售环节,通过自营+积极吸引商家入驻的方式,实现品类上的拓展和延伸,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