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在这样的背景下,QQ变成了马化腾口中的“试验田”:QQ的功能上和下比微信要频繁得多,曾经的WebQQ下掉了,曾经的QQ宠物下掉了,曾经的QQ家园下掉了,曾经的QQ日迹下掉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坦白说、语音房、校园扩列.... 个性化是基础设施微信的砒霜,但却是“社交大游戏”QQ的蜜糖! 腾讯对年轻人的研究是深入骨髓的,2013年,马化腾聊起Snapchat说过这样一段话: “Snapchat我用起来觉得很没意思,我本来就干这行,但是我都觉得没意思,但是12到18岁的女孩子非常喜欢玩,特别火爆。年轻人现在在互联网上喜欢的东西,我越来越看不懂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没错,腾讯的确有做年轻人生意的基因。 我举一个例子,腾讯关注年轻人到什么程度了呢?他们已经在开发QQ的儿童手表的版本了! 对于QQ而言,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老龄化变成一个确定性趋势,仅00后就比90后少了4700万; 这是真正的危机,它意味着从用户规模的角度,QQ会遭遇理论意义上的天花板,这是QQ这艘巨轮最大的隐患,那么老练的QQ会如何应对呢?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QQ团队目前的策略是,既然不能扩大用户的规模,那就延长用户的时长,因此内容化就是QQ继续抓住年轻人的选择: 这几年这一趋势越发明显——Now直播、QQ看点、QQ阅读、QQ漫画、兴趣部落..... 核心就是内容化和娱乐化,让在父母的约束下不敢装太多APP的年轻人能在一个应用里一站式解决所有娱乐需求。 QQ这个策略能在字节跳动猛烈的内容攻势下继续捕获年轻人的时间吗?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好了,至此,我们就搞清楚了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这是唯一原因吗? 当然不是,因为从数据上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00后只有2.64亿,而微信的月活有7.35亿。 很显然,仅仅凭借年轻人这一招并不能支撑QQ如此庞大的用户,那剩下的是什么人在用呢? 答案是已经工作的人在用! 他们把QQ作为核心的办公软件,在钉钉、企业微信诞生之前,毫不夸张地说,QQ是中国最强大的办公IM软件,为什么QQ能成为重要的办公工具呢? 原因在于其强大而完善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便捷的跨端体验、完善的文件管理、快捷的同步漫游、极其方便的群和讨论组,还有强大的QQ邮箱...... 跨年龄的功能可以出现在同一工具栏中 就凭传视频不压缩就可以吸引诸多工作人群对QQ死心塌地。 事实上,我从2012年毕业加入微博,微博就一直使用QQ进行办公,至今都是,在使用QQ办公的过程中,除了找人难度大一些之外,其实使用非常顺畅的,尤其是强大的讨论组对于要经常拉各种小群的PM而言简直是神器。 今天,从微博的员工离职会有两个惯例——第一是在微博上点蜡烛,第二就是退出在微博加的各种讨论组和群。 然而对于QQ而言,坏消息是,如今钉钉、企业微信等专业软件已经在大幅度蚕食QQ这一块的需求了,从腾讯的财报看,QQ月活已经在下降了,下降的原因当然会相对复杂,但卫夕判断一定有专业软件蚕食的原因。 QQ其实并不愿意认输,依然在继续努力——继续升级TIM,推出“腾讯文档”等动作就是QQ强化办公这一属性的明证。 除了工作,今天成年人的确对QQ并没有特别大的依赖,对于他们而言,微信几乎满足了他们所有的社交沟通需求。 前几天,卫夕在朋友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过去一周,你有使用过QQ吗? 大概有一半人的回答是没有,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剩下另一半是QQ的忠诚用户,在这一半的用户中,绝大多数特别强调自己只是传文件或者仅仅打开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沟通和交流。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