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D1的阳谋
2018年4月滴滴与31家汽车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洪流联盟”,推动出行与汽车产业融合,当时滴滴宣布将与车企联合打造面向共享出行场景的智能汽车,第一代共享汽车名为D1系列。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D1一直都未曾与公众谋面,今年9月在媒体报道比亚迪和滴滴合作打造的内部代号为D1的纯电动车型在工信部完成申报,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股价当日大涨5%。 好饭不怕等,11月16日,这款传说中的D1的面纱终于被掀开。 滴滴CEO程维在发布会上透露,D1花费3年时间与比亚迪联合打造,是第一款落地的定制网约车,也是首代专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的汽车。跟常见的印上出行平台LOGO的“定制”车不同,D1是一款彻头彻尾地面向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研发的汽车,用滴滴在发布会上的话说是“由内到外”重新设计。传统汽车的设计理念均是以动力系统为中心、优先兼顾前排驾驶员特别是司机体验,而D1则围绕网约车乘客与司机的体验进行了全新设计,重点改进主要在如下方面: 1、全面提升乘客与司机的安全系数; 2、大幅提升体验,乘客会拥有更好的乘坐体验,司机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3、最智能的网约车,搭载智能车机系统,是软硬件一体的智能遥控汽车。 在定位上,D1为共享而生,快车级价格,奥迪A6级空间,是全球首款搭载AEB安全系统的网约车。 D1不会直接面向个人用户销售,只供滴滴司机用于共享出行场景,有望成为网约车主流车型。D1是滴滴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从这款产品的思路可以窥见滴滴的未来。 D1恰逢其时 此时此刻,滴滴推出D1不让人意外。 共享出行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2018 年全球共享出行总里程大概是4000亿公里,占总里程的3%,2030年共享出行总里程占比将达到50%,每2人出行就会有1人是由共享出行提供的。然而现在用于共享出行的私家车均是面向私人出行而设计,正常来说私家车95%的时间是闲置的,而网约车往往会有70%左右时间在运行,私家车已难以满足共享出行的里程成本要求,对共享出行场景也不够友好,因此滴滴在两年前就想到要定制网约车。 滴滴确实也具备大规模定制网约车的实力: 滴滴平台上每年有千百万台汽车,连接超过100亿次出行服务,服务全球5.5亿用户,平台有庞大的网约车需求,这是大规模定制网约车的前提; 深耕网约车市场8年,滴滴对共享出行有了深刻的认知,同时有大量出行数据积累,基于此对乘客与司机的需求与痛点有准确洞察,有做定制的条件,滴滴总裁柳青在发布会上也表示,D1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是千万次的用户反馈和近万次的深度调研,实时了解用户需求。 滴滴将自己视作科技公司而不是出行公司,一直重视车联网、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汽车+科技,以及AI、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布局,有定制智能网约车的能力; 滴滴已建成包括出行服务、汽车金融、汽车电商、汽车后市场、主机制造、充电服务在内的出行+生态圈,在汽车产业端滴滴通过洪流联盟构建朋友圈,有定制网约车的伙伴。 正是因为此,滴滴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定制网约车的共享出行平台。 D1安全第一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今天汽车演进的主方向看似是智能化与新能源两大方向,但最终的目标却分别是安全和环保。近年来,滴滴的安全战略让外界颇有感知,2018年 “安全”成为滴滴最重视的内功,在滴滴内部甚至有All In 安全的说法。在D1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安全第一”的理念。 相对于私家车而言,滴滴D1的安全主要在如下维度体现: 汽车硬件层面,拥有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自适应巡航系统ACC、桔视系统、倒车影像等安全辅助驾驶功能,让车更安全; 细节设计层面,后排安全带未系提醒、由司机控制的电动侧滑门、司机安全求助按钮等应用让乘客与司机更安全; 软件应用层面,可以一键接单的方向盘滴滴键,司机AI语音助手,人脸登录/抽检等应用,均让司机操作更便利更安全。 很多细节体现出滴滴D1在安全上的心思,比如滴滴在平台数据上发现,开关门事故是位列和汽车硬件相关事故中第一的安全因素,因此与比亚迪不惜增加成本设计电滑门,增加仪式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D1也是15万以内首款标配电滑门的网约车型;再比如司机操作手机接单频繁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滴滴D1方向盘上引入了标志性的橘色“滴滴键”,司机可以一键接单、完单,确保双手不离开方向盘,提高驾驶安全系数。 滴滴D1具备更多的安全元素、更高的安全系数与更强的安全保障,是滴滴通过软硬件结合、产业链协同、网络侧与工具侧结合等方式落地安全战略的举措,体现出滴滴做安全的决心。 升级共享出行 在更加安全外,滴滴D1针对共享出行场景由内到外设计,大幅提升共享出行体验、效率与价值。 对于乘客来说,滴滴D1打造“移动头等舱”概念,从叫车到上车到坐车的全过程都有全新体验。 上车前,乘客往往要绕到车前后去确认车牌,一些乘客还不认识车型,针对这些痛点,滴滴D1首创“彩虹接驾灯”,在确认司机接单后,滴滴后台会自动分配同一颜色给乘客手机端和车内接驾灯,乘客上车前可通过颜色对暗号确认;上车时,滴滴电滑门方便上车,投影滴滴LOGO的迎宾灯会增强尊贵体验感;上车后,乘客拥有比私家车更大的后排乘坐空间,前排座椅背板集成杯托+纸巾盒+USB充电口等便利功能,乘客还可通过手机预先设置座椅加热、空调温度等。后装的娱乐大屏支持查看行程信息、观看娱乐内容,控制空调温度,D1的整个乘坐体验都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司机来说,滴滴D1针对其工作场景进行设计,提高其工作效率与体验。围绕司机健康问题,滴滴D1借鉴欧美卡车司机长途驾驶设计理念,在司机座椅发泡硬度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座椅偏硬让司机长时间驾驶不那么疲劳;超级座椅进行人体工学设计,通过可电动调节的腰部支撑保障司机的腰椎健康,D1也是第一款司机跟乘客座椅不同的汽车。针对滴滴司机储物需求,滴滴D1提出“司机移动公文包”概念,位于中央扶手区域的“公文包”可容纳1L水杯并拥有储物格等细节贴心设计。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