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下一个十年:刀兵仍在,锋芒遮蔽
此外,就是零售的无边界趋势,分工和赋能成为提升整体效率的必然,而通过零售云等实践,苏宁在一直在做分工的事,通过底层赋能推动大量中小微商家过得更好,现在把这种玩法规整、提取出来拿到台面上,并不意外。 3、全链条能力被掩盖,服务成为最佳落地对象 如果把苏宁的GMV、流量表现称为前台,把那些支撑零售发展的底层能力称为后台,可以发现,苏宁在“前台”客观上不占优势,但这未必表明“后台”就同样不占优势。 事实上,在复杂的零售博弈中,看待苏宁,可能更需要拆开这两个维度。从最近这些年苏宁不断强化服务的种种动作看,不得不说,苏宁在“后台”的全链条能力,或许被它不占优势的前台所掩盖。 而发挥更有优势的“后台”价值,就需要对外赋能和输出。 苏宁方面声称“零售服务商”战略升级将附带5大赋能,即供应链、物流、场景、金融、技术,都是苏宁在业内更具有领先优势的“后台”能力。 典型的,在供应链方面,苏宁目标将深度定制单品比例提升至25%,且依托开放平台经验,计划向全平台商户开放全渠道资源、全场景用户;物流方面,苏宁物流已覆盖全国95%地区,至2025年还计划完成2000万方仓储面积。 此外,场景方面推进云化经营,金融方面消费金融配合更具行业优势的供应链金融,技术方面零售云和星河云等,都是苏宁“后台”服务B端零售商天然优势的体现。 都在谈“服务”,什么才是零售商的护城河? 不只是苏宁,几乎所有的零售巨头在GMV大战之余,都会谈论“服务”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不免让人感觉到“服务”这个概念的廉价,似乎谁都可以插一手。 问题在于,当苏宁把自己和服务深深绑定在一起时,除了保证这个战略的成功,又如何保证在成功之后,不会被企业巨头侵入? 从苏宁提出“零售服务商”前前后后的动作看,它最大的护城河,是把“服务”变成一个拥有高门槛而非廉价可入的体系化生态工程,在发挥自己相对于其他平台特长的基础上,让能力输出更具有竞争力。 一个典型特点是,苏宁“零售服务商”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推动ISV体系的建设,例如以“自营+开放”模式推出ISV三年免佣政策,计划培育100个航母级ISV,最终要构建“10万商户+10万门店”的智慧零售赋能生态。 这种生态,可以在形式上被抄袭,但肯定很难在内容上对齐。 更进一步看,在“零售服务商”下,其实苏宁做的电商节也发生了某些性质上的变化,由一次面向市场的集中促销,“蜕化”成服务生态的一次展示。 在818发布上,除了低价、流量明星直播带货等活动,苏宁方面还强调了“专注好服务”下“易购、易达、易用”的交易服务、履约服务、体验服务的全面提升。 这就形成了行业内独有的电商节+服务生态的协同。 总而言之,零售大战走向战阵运营,在未来,行业竞争是各自不同主题下生态推进的对抗,GMV激烈碰撞偶尔会出现但可能不再是主角,其中就苏宁个案而言,基于自身优势挖掘的“零售服务商”或是它翻盘的机会,也能帮助形成稳固的护城河,但是,这可能是未来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逐步发生的事了。 文 | 李永华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