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决战双11:主播007,避开李佳琦
相比选择以电商作为商业化路径的快手,今年才开始大力发展电商业务的抖音还有不小的距离要追赶。不过,受访商家和机构普遍对抖音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不仅是因为抖音正在持续补齐短板,也跟从业者对平台本身的信心有关。 “从落地程度看,快手更好,ROI也更高,但从发展的角度,抖音可能会比较强悍”,有商家如此表示。 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快手电商完成了约350亿的交易额,其2020年的GMV目标原本调高到了1000 亿,但在抖音电商2000亿的GMV目标被曝光后,快手电商随即将目标调高至2500亿,角力之意不言自明。 根据《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预测,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达万亿以上。也就是说,除了以往的短视频流量比拼,抖音和快手之间的电商之争成为今后的关键看点。 “猫狗拼”之外,电商行业将迎来又一次的颠覆。而一切的缘起,都是直播。 走出草莽时代 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带货在上半年成为商家去库存的救命稻草,直播热潮因此被点燃。热潮当中,还有新品牌试图借直播势能冲击爆款,线下商家、供应链厂家也期望通过直播实现转型,直播行业一时风头无两。 伴随着热潮,行业乱象也被屡屡提起。天价坑位费、浮夸的带货数据、居高不下的退货率,灰色地带广泛存在于这个年轻的行业,以至于有质疑者认为,直播带货不过是一个“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伪风口。 不过,从受访商家和机构的反馈来看,虽然舆论热度有所降低,但直播行业还是处于增长状态,竞争仍然激烈。更重要的是,行业整体正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草莽时代成为过去。 见微知著,行业的变化从商家对待直播的态度就能直接看出。如今,直播不再被当作灵丹妙药,商家和品牌已经回归理性,且对“劣币”和“良币”的鉴别力也明显提高。 典型的例子是,早先品牌方在挑选主播时看重粉丝量,但粉丝数据其实可以用多种方式“刷”高(比如前期发布大量美女视频吸引关注),这样的粉丝数据带货转化价值几乎为零。踩过坑后,有经验的商家和品牌更看重主播近7天、近15天的转化率或成交数据,对粉丝数和点赞量等数据保持警惕。 显然,经过上半年的疯狂后,商家变得越来越“聪明”。更关键的是,学会识别各种套路后,商家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新的行业话语权。在各种直播资源对接群里,商家普遍倾向找“纯佣”主播,这意味着他们拒绝坑位费,只为直播最终的转化效果买单。 “只做纯佣”背后,其实是主播和商家之间强弱势关系的变化。以往主播资源供不应求,再离谱的价格也有“头脑发热”的商家愿意买单,但随着行业趋于冷静,双方的地位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在直播最火热的时候,许多品牌和商家都有类似经历,即花了天价坑位费,最终的成交量却惨不忍睹。为此,踩过坑的商家开始“联手”改变行业环境,“纯佣”风气也就应运而生。 但对于主播和机构来说,“坑位费”的本质是广告曝光收入。一场直播能带的产品毕竟有限,加上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如果只按最终成交量结算,浪费广告位不说,机构还有赔本风险。 小武告诉「深响」,一场合作最终是以“坑位费+佣金”还是高佣模式进行,具体得看双方的议价能力。如果品牌方的东西足够好,能够大量出货,主播方面也会乐于接受纯佣,但对销售量存在不确定性的中小品牌,大部分主播还是会要求收取坑位费。 “大家都不想踩坑,但也不排除有些商家的目的是‘白嫖’”,小武直言。 经历了热潮中的踩坑血泪后,商家和品牌对于“刷数据”、先买后退确保“成交量”、拿完样品就消失的套路已经有了防备能力,这与行业变得“透明”息息相关。 从品牌和商家处,「深响」获得了诸如《直播排坑表》、《黑心主播名单》等文件,其中的信息都是根据从业者的吐槽和亲历中整理得来。在各种“商家血泪群”里,品牌和商家互通有无,这在相当程度上倒逼着行业走向规范。 “大家信息互通很快,商家在我们这里感受到了直播的效果和转化率,才会选择持续合作。现在基本上是在做口碑,口口相传。”Sammi告诉「深响」。 除了避开套路,信息不对称的改善也提高了行业运转的效率。随着平台对接机制逐渐成熟,人找货、货找人的成本在降低,加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举办的选品推荐会,商家进入直播的门槛也渐渐降低。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过去在谈及直播时往往只会提及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但如今三四线城市也在积极参与进直播大潮中,相关产业随之发展。 以直播培训为例,身在广东潮州的羽田KC动能导师苏墅告诉「深响」,疫情明显催化了商家的直播需求,其所在公司的直播培训业务变得热门,“双11”期间更是忙到“脑壳疼”。不过,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信息流通度还是稍逊一筹。 行业蛋糕越做越大,已经身处直播前线的品牌和商家也有进一步耕耘的趋势。 Sammi告诉「深响」,一些公司会把原本用于线下硬广投入的预算转到直播领域,把直播当作一个常态化的宣传渠道。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商家对于流量的看法上,根据快手S级服务商星站方面的描述,精细化运作和长线运营逐渐成为行业趋势。比起强调涨粉和单场转化率,商家更关注的是通过投放沉淀粉丝、产生复购,让整体的GMV越滚越大。 从风口浪尖到走向长期主义,直播行业大半年来的变化像极了大浪淘沙,“劣币”逐渐被清退,但参与者并未因此而减少。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