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复杂规则难倒「尾款人」,背后藏着哪些坑人套路?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三秒钟,浏览店铺的任务每天可以做20次,也就是说1个UV可以变成20个进店UV,积少成多,每个人偷走3秒钟,每天就可能有过亿的流量可以分配给商家 ,mmmm你们有钱人的时间观念都和我们不一样呢! 还有这个,商家和平台各执一词,互相矛盾,谁也不解决问题。 说好了全店通用优惠券,却有部分商品不支持。 商家说这是某猫弄的不关我的事呀。 某宝说这是商家定的不关我的事呀,记得勤洗手、戴口罩哦! 互相踢皮球,谁也说不清规则到底是什么。规则复杂归复杂,但骗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除此之外,双十一的热潮还滋生了一批骗子: 像是活跃在各大论坛的发券党、漏洞党 ,像是蝗虫过境一样,覆盖了相关搜索词所有页面,很多人以为他们是为了谋福利公益发券,其实无利不起早,发的都是带返利的链接 ,只要你买东西,他们就能收到佣金提成,有人能靠双十一月入几十万。 更有甚者用的是锁佣链接,只要你点了,即使用了其他的优惠,最终佣金也会回到他们手中。 其实淘宝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都是运营人,也不底层内卷。 消费者规模见顶,设置各种复杂的规则,其实就是为了对“有钱、有闲”的消费者进行分层精细化管理。 加上京东开启“11.11全球热爱季”、拼多多大力推进“百亿补贴”、抖音“11.11抖音宠粉节”、快手整点红包雨,各种友商平台围追堵截,双十一已经不再是淘宝一个人的大威天龙。供应链、品控、物流、售后每一个细节都是考验用户粘性的时刻。 但是我们花钱的人也不是没带脑子,种种套路、猫腻,已经把耐心和信任都磨灭干净。 如今,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觉得双十一变味了。 费尽心思的做笔记钻研打折套路,定好闹钟抢券,花时间不停点点点做任务,费劲心思的识别骗子……我们就想买点便宜东西,为什么这么难呢? 记得2012年我第一次在双十一买东西的时候,我在学校里熬夜守着手机不睡觉,虽然页面卡了好久都付不上款,但抢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宜,2012年的双十一,10000家品牌参与,销售额132亿,虽然钱花的不多,但心里满满的是参与感。 如今8年过去,薇娅和李佳琦单日的直播总销售额分别达到32.21亿元和33.27亿元,总额逼近70亿元,2个人就顶过去整个平台一半的收入了,心里却有了一种被商家绑架的氛围,像是为了花钱而花钱,而不是因为需要或者实用。 无论是真金白银的百亿补贴,还是五花八门的满减秒杀促销,或是今年席卷全网的直播带货,本质上都是平台让利、争抢用户注意力的战术。 花样百出的各种套路和猫腻,无非是想掩盖不想打折的事实。 当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今年的双十一或许还会交出一份喜人的战绩,我们消费着这个时代,也被这个时代所消费。 而最宝贵的,永远是那些金钱买不到的事情,比如我们的时间。 来源 | 三节课(sanjieke01) 作者 | 尾款人一号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