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行业进入下半场 创作型平台如何再破局
黑天鹅飞过之后,各个行业冰山下的支点开始露出水面。 2020年,这场把全国人民闷在家里大半年的疫情里,实体行业遭受到了无差别的致命攻击,而各类互联网产品则迎来了大规模增长。数据显示,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在线时长,内容社交和游戏平台都贡献了最大的增长量。 除了购物和教育这种不得不的消费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离不开信息、离不开各种媒介构成的内容产品。市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资讯、内容始终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这是一门好生意。而且随着一代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以及文化潮流的多元,这种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新颖。 即使有公众号、微博等老牌巨头,抖音、B站等后起之秀也已经证明,内容行业即使有再多的从业者,创作型平台也一直空间广阔。只要找准赛道足够聚焦,初创内容平台未必没有成为下一个独角兽的机会,比如已经小有成绩的快漫、星偶等。 但是内容这门生意,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创作型平台考验的不仅是做事的决心更是精准的用户判断和运营策略以及背后完善的产品、服务和成长变现体系。 垂直类平台更有机会 平台不是一个新的赛道。 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超过9亿人。移动端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平台类应用愈加丰富和成熟。 从DAU数据来看:超过1亿的超级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抖音、快手;DAU介于5000万至1亿之间的有如B站、西瓜视频等;DAU介于1000万和5000万之间的第三梯队则有小红书、知乎、趣头条等。 从性质和数据上可见,综合类泛资讯平台的头部玩家和大体格局已经形成。而后来者的机会在垂直细分赛道。 首先,创作者是内容创作平台的核心,在综合类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已经距离了大量内容生产者之后会出现聚合效应,平台的流量越发向头部创作者倾斜。而一些小众品类下的优质创作者反而得不到与作品质量相匹配的流量和收益。长此以往,平台会面临多领域创作者流失的问题,而创作者得不到回报只能出走或者放弃。 垂直类平台则不一样。由于平台内容确定且聚焦,创作者只需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专心生产出好的内容,不用被平台的各种规则所限制。对平台来说,则更容易引入优秀的创作者,生产出更多好的内容,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以垂直类图片创作平台微咔、虚拟偶像创作平台星偶为例。两款产品均为微咔世纪旗下开发的创作平台。2014年创立,上线半年之后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200万,到了2017年突破8000万。 有了创作者源头,运营策略以及对创作者的赋能是平台能否健康运转的关键。对综合类大平台来说,品类众多难免顾此失彼。对垂直类平台来说,这样的问题好解决得多。微咔世纪为创作者提供了创作、成长、商业三方面的赋能机制。在平台上给予创作工具、培训学习和价值营销等多方面的服务。 目前星偶上已经有了5万名创作者、30万件服装作品。而微咔世纪旗下所有平台的创作数量则已经达到每月500万人次。 另一个垂直平台的例子是快漫,聚焦漫画创作,用多种激励和运营方式快速成长为业内较为知名的创作者平台。可见,内容平台并没有饱和只要选对细分赛道,并愿意在创作者服务和成长体系方面花心思、下功夫,真正和创作者一起成长,那么内容创作平台这门生意还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当然,也需要看到的是,垂直类细分平台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在运营策略和商业模式上都需要一步一步逐渐探索。但也正是因此,像微咔世纪这样入场早的公司才有机会成为一个行业的开拓者。 内容正在由外向转为内向型 赛道之外,内容本身有其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随着移动互联网造就了信息爆炸且愈加碎片化的内容类型,各种多元化内容层出不穷,用户见多了四面八方塞来的产品,大脑早已产生疲惫和厌倦。单纯冷冰冰的信息和资讯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引起关注。人们对内容的需求开始偏向精神或情绪的互动。也就是说,内容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成为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而非信息需求。 对用户来说,内容开始由向外转为向内的、面对自己的。 这种向内的第一个需求是陪伴,或者叫做杀时间。而且,对时间和注意力都越来越碎片化的现代人来说,这种内容产品的陪伴应该是应该是既满足用户的情绪需求,又对用户没有捆绑。即,无需分散用户注意力,随时能够停下来。 这种需求催生的典型内容形态是长音频,播客。 据易观数据,早在2018年9月中国移动音频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7.3亿,2020年早已突破10亿,且目前依然呈强势增长趋势。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APP已经赴美上市,最新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荔枝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到5590万,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未上市的独角兽喜马拉雅也在不断吸引投资人目光。 同时各个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腾讯的酷我畅听、网易云音乐等纷纷发力,甚至一些地方广电如广东、湖南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播客app。 播客内容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听,内容情绪都足够丰富,而且可以作为背景音,不另外分散用户注意力。相对应的,这也是爱优腾等长视频逐渐没落的原因:需要长时间且集中注意力。 陪伴之外,内容还要满足用户的表达欲、被看见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造就了一个去中心化、反对权威、个人主义的扁平世界,每个人都渴望出名。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做15分钟的明星。这个未来现在已经到来。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内容让这个预言成为现实。在严密的算法之下,任何一个创作者只要戳中了算法的标签,立刻能获取上千万的流量,一个普通人,能被成千上万的人关注到,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何况爆红背后还有随之而来的收益。虽然严密的算法推荐之下,这些巨大的曝光量可能只是一时,但是可能性在这里就有人不断前赴后继。 同样是依赖强大的算法,非创作者的用户只要划过一个感兴趣的视频,立刻就会有无数类似的作品涌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织成严密的网,每一种都是自己喜欢的,用户还如何能跑得出去。这是短视频的成功之道,也是它被诟病的原因,但是商业世界里,这个运转和盈利模式无懈可击。 除了陪伴和表达,对用户来说,二者之上另有一种更为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是成就感,是创造和逃离的愿望。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