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A面商业,B面科技:阿里终于再造了一个阿里

发布时间:2020-05-25 12:30:23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互联网
导读:就在一个月前,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公布了投资规模扩大计划,宣称“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来搞新技术、新基建。”这些投资将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

在“枝干”层面,阿里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深度的积淀。例如,在如火如荼的AI领域,其拥有包括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等在内的完善人工智能布局;在更细节的层面,截至2019年9月,阿里AI调用规模已超每天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日处理图像10亿张、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及自然语言5千亿句。

2、技术跨度上,既有一线消费级技术应用,也有顶尖技术对垒

从技术的跨度看,阿里囊括了从消费级技术应用到顶尖前沿技术不同层次的布局,从基础研究到现实应用几乎没有偏废。

在底层硬件方面,平头哥RISC-V处理器玄铁910、一站式芯片设计SoC平台无剑、AI推理芯片含光800均处在世界前列,此外阿里还在服务器硬件方面有诸多突破;

在云操作系统方面,阿里建成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配套了神龙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交换机操作系统等一系列自研技术,作为全球集群规模最大的大数据计算平台,飞天被应用到“最多跑一次”、城市大脑等场景中;

在大众最直接感知的消费级应用方面,基于智能语音技术广泛渗透市场和场景的天猫精灵,来源于图像识别技术给网络购物带来极大便利的拍立淘……这些都是消费级市场的典型技术应用;

甚至,在尖端基础科学技术方面,2018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研制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被美国连线杂志称作有望打破谷歌提出的“量子霸权”的有力产品,虽然基础科学与商业应用隔得比较远,在达摩院研发比例也不算高,但阿里亦没有放弃为未来做准备。

3、场景应用上,“创造问题”式场景应用形成深度解决方案体系

对于技术与场景应用的关系,在阿里有一个公认的演变过程:从技术支持商业,到技术融入商业,再到技术改造商业,直到技术驱动商业。

技术驱动商业,在阿里,呈现一种技术与商业的特殊关系:不是像其他企业的普遍做法那样,商业有问题找技术进行优化,而是技术主动去发现商业中的问题、痛点和值得改进之处进行优化。

技术与商业的地位是对等的,这种“创造问题”式场景应用,让阿里不断形成更有深度的解决方案体系。

例如,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几乎就是一个完全由技术驱动形成的平台,智能供应链和无人仓技术提供无人仓群、全球最大的仓储系统和智慧供应链,大快递技术提供电子面单、智能分单、智能路由、智慧天眼等提升快递效率和质量,此外,还有通过智能算法为消费者提供寄件服务的菜鸟裹裹,能够实现全程无人化操作、秒级取走快递的菜鸟驿站,甚至快速无人车也已经在积极准备量产。

在技术驱动下,阿里几乎一次性打穿了所有跟物流场景有关的场景应用。

4、企业应对力上,技术让阿里经济体不仅有体量更有灵活度

深耕技术的另一个好处,是让阿里拥有对外界需求的快速应对能力(当然,这需要组织能力的配合),使得阿里能够走出“有体量则缺乏灵活度”的互联网普遍规律。

对比另一家巨头,这也使得阿里没有所谓企业基因论的桎梏,不论是To C、To B、To G,共通的技术基底让阿里具备十足的业务弹性。

这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短短几个月内,全国28个省市与阿里云合作建设数字防疫系统,健康码在200多个城市上线,在阿里云的支撑下,1.8亿学生在家上课、2亿上班族在家办公。

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防疫效率,保障了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是阿里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融合的体现,但换个角度看,如果这种需要不是来自疫情防控的公益需求,而是来自“客户”的新型需求,阿里同样有能力快速满足。

A面商业,B面科技:阿里终于再造了一个阿里

三、“科技公司”究竟给阿里带来了什么?

脱离具体的技术实践,从更宏观层面来看,“科技公司”标签还给阿里带来了两个层面的深度价值。

1、对内,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运营”标签

2019年双11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核心系统100%上云,成为全球首个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同为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微软、Google等都尚未迈出这一步。

54.4万笔/秒的订单创建峰值被阿里云公共云扛下来,技术对阿里商业价值的创造,贡献越来越大。

随着技术在阿里经济体的全面渗透,可以说,万亿GMV的实现,是阿里“商业帝国”+“科技公司”AB面的共同作用。现在,阿里的“科技公司”属性越来越浓厚,并没有弱化阿里一直以来的“运营”标签,反而在强化阿里的运营能力和创造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

2、对外,新基建洪流下阿里拿到头等舱船票

基础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被新基建划了重点,而阿里10年的技术储备已经自然而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积淀,“科技公司”的一面在当下集中显露,也帮助阿里拿下了新基建的船票,还是头等舱。

事实上,阿里技术推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改造早已开始,在杭州“成名”的城市大脑已推广至全球23个城市已经引入城市大脑;在工业领域,阿里的技术帮助制造企业寻找上千个参数的最优搭配,已经在为中国制造良品率提升贡献力量。

从数字政务来看,浙江最多跑一次打通100个事项70多亿条数据,成为数字化政务范本。当前阿里云已经形成“一云+两端+两中台+N智能应用”的新型数字政务服务模型,阿里巴巴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达成了合作,覆盖全国442个城市,涵盖1000多项服务,累计服务9亿人次……

而这些,就是“新基建”。

结语

阿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技术的加持,而技术本身也已经构成了另一个“科技公司”阿里。

作为可能唯一拥有商业和技术两类标签的互联网巨头,阿里既实现了主体电商、本地生活业务独占鳌头,也没有错失时代大潮下的机会,这一切,只能来自过去数十年的未雨绸缪——经历先隐忍、后低调、再露出的10年,阿里完成了两套相互独立又处处协同的体系的构建,A面是阿里,B面亦是阿里。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