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师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提升
刚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我每接触一个项目、一个功能点,都要绞尽脑汁,争取得到最好的方案。同样做一个东西,别人花一天时间,我可能要花两天时间,但是项目时间紧张,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给我,我就只好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延续我的思考,即使这样做的还是比其他人稍微慢一些。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很快便接到某产品经理对我的批评,认为我拖延时间、效率低。虽然她也承认设计质量上还可以,但还是无法忍耐我的设计进度。 我知道,进度慢是由于我经验不足造成的,但是只要我坚持对自己高要求,我就可以慢慢的提升;但如果我屈服于现状,为了达到产品经理的时间要求而牺牲设计质量,那么我永远成为不了一个高手。那段时间,我头上一直顶着"做得慢"、"固执"的帽子,但是后来,我成功摘掉了它们,虽然现在还称不上什么高手,但我有足够信心花更少的时间,做出更优质的设计方案,这源于以前的充分积累。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见过不少爱抱怨的设计师,总是说环境不好、别人不好,却唯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样即使工作经验再丰富,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识别真相 用户说的不一定是他心里想的,同理,同事对你说的也不见得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产品经理可能经常跟你说,这个需求特别简单,很快就能搞定,于是你只给自己排了1天时间,等拿到需求文档时,发现其实比预想的要复杂很多,可能一周都做不完。但如果延期了,你又要承担责任。 你发现产品经理画的原型有些问题,你好心的帮他修改了,但他却在评审时提出各种质疑,坚持反对。你经过了解才明白,他其实可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已。 用研人员说他最近没有时间帮你做人物角色,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不认可现阶段使用这种方式。 前端人员质疑你的设计方案,说某个控件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只是他觉得实现起来好麻烦。 开发人员说某个功能他们实现不了,其实他的潜台词是:给的时间太短了,我们做不完。 中国人一向含蓄,既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想直白的说出来,因此在职场中,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有洞察力的心,了解别人的潜台词,这样既可以适当的保护自己,也能轻松的破解很多问题。 适度妥协 设计师虽然需要适度的坚持,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坚持,工作中需要适当的变通。 一方面,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不一定真的正确,况且很多时候意见不同是因为立场不同,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陈述完所有的理由,却依然不能说服对方,那么也就没有继续坚持的必要了,再继续强硬下去只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倒不如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不能说服对方,是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还是表达的不够到位,总之要注意先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另外在PK时可以注意一些技巧,比如"以小博大":先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表示妥协,之后再在重要的地方适度坚持。由于之前你已经表示过妥协,所以这个时候对方也不好过于强硬。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负责人过于强势的情况,他们完全不给人陈述理由的机会,或对设计师的各种分析结果视若无睹,坚持己见。如果这个产品非常重要,而负责人坚持的方案又不靠谱,且负责人是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那么设计师不妨写封邮件,抄送给相关产品及设计领导,陈述利弊,表明自己不同意该方案但不得不妥协的态度,如果上线后出现任何问题,设计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遇到其他可能产生纠纷的问题时,也可以用类似的做法,这是设计师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超越自我 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能够在别人的否定中积极调整心态,改进提高;同时也应该善于自我否定,永远给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你每次做设计时,只是为了完成这个设计,还是要求一定要比上次有进步?有的设计师,每次的作品都会有细微的进步;而有的设计师,翻开一年前的作品,和现在的几乎没什么差别。 好的设计师每完成一个项目,都会进行认真的总结,发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争取在下一次的工作中认真改进;在进行作品评选时,认真研究其他同事的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工作中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尝试新的方法。 而一般的设计师只是被动的完成项目,不会有过多的思考,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能按时完成就已经谢天谢地,容易满足,自我感觉良好。 当你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时,彼此心态的不同,已经决定了未来的成绩。设计师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更需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