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青桐资本观察:分子诊断进击2020,如何持续领跑IVD?

发布时间:2020-08-04 18:11:14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29起融资,9起金额过亿,5家公司上市,2020年分子诊断方兴未艾,在IVD赛道持续火热。上游基因测序仪迎来三、四代技术迭代,数字PCR仪优势碾压,中游测序服务商激

相比于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在稳定性、电流噪声、工艺集成方面具有优势,且准确率更高,费用更低。目前,国内固态纳米孔测序仪,都在研发阶段,根据理论推算,罗岛纳米的固态纳米孔测序仪,准确率可达99.99%,成本仅为5$/Gb。

青桐资本观察:分子诊断进击2020,如何持续领跑IVD?

由于三、四代测序仪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创业公司数量相对有限。来自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6月,国内16家测序仪厂商中,生产二代测序仪的有11家,而三代仅有1家,四代仅有3家。

青桐资本观察:分子诊断进击2020,如何持续领跑IVD?

2)国产替代风口持续

目前二代NGS测序仪牢牢占据科研、临床应用的主流,来自天风证券数据,2017年国内共1700台NGS测序仪,其中海外品牌占97%,国内市场基本被海外品牌垄断。但国外测序仪价格偏高,极大拉高了国内科研、临床成本,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需求角度,国产替代已成一大趋势。

那如何实现测序仪国产化?来自青桐资本研究整理发现,主要可通过3种方式实现:第一,完全自主研发,2015年华因康基因自研生产了高通量测序仪HYK-PSTAR-IIA;第二,与国外测序仪厂商合作开发。泛生子和赛默飞,自2016年起联合开发测序仪,完善自身产品线;第三,收购国外技术内核,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随后快速发展,据华大官方数据,截止2020年5月,其测序仪全球装机量累计超过1700台。

国产替代目前在生产、价格方面已有突破。起步较早的测序仪生产商,部分已具备成熟的产品,华大智造的三款测序仪DNBSEQ-T7、MGISEQ-2000、MGISEQ-200,分别覆盖高中低通量场景。价格方面,来自华因康官方数据,其自研测序仪,相比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压缩50%。

2.PCR扩增仪:数字PCR仪成为新蓝海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据智银资本《分子诊断第一赛道:肿瘤基因检测》,PCR产品在分子诊断中,临床应用和市场接受度最高,占比超过60%。

1)数字PCR技术,妥妥的“斜杠青年”

在分子诊断技术中,PCR发展最成熟。PCR扩增仪根据技术不同,主要分为3代。一代标准PCR仪,包括普通PCR仪、梯度PCR仪、原位PCR仪,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目前应用场景有限;二代荧光定量PCR仪为主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实现精确定量检测,但由于需要标品参照,存在一定误差和非绝对定量问题;三代数字PCR仪,国内外都处于成长期,在科研、临床应用还在早期,但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备受关注。

数字PCR仪的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第一,可实现绝对定量分析。其不依赖扩增曲线的循环阈值(Ct)来定量,不受扩增效率影响,能够直接读出DNA分子个数,对起始样本核酸分子绝对定量。

第二,灵敏度更高。理论上能鉴别差异小于20%的拷贝数,而荧光定量PCR在微小差异上比较无力。

第三,耐受性更高。由于数字PCR相当于稀释样品,目的序列被分配到多个独立反应体系中,在反应结束时读取数据,更能抵抗抑制剂。

2)如何在数字PCR领域C位出道?

数字PCR仪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都处于发展早期。目前,来自Medi Research统计,国内数字PCR仪厂商仅有10余家,包括臻准生物、锐讯生物、领航基因等。在国外,伯乐、ABI等欧美品牌是市场领跑者,据伯乐2019年财报,其全年销售收入超23亿美元,另外赛默飞、罗氏等也在数字PCR领域持续发力。

国内数字PCR仪赛道头部尚未成型,如何跑出先发优势,获得资本青睐?青桐资本总结出,机构的投资逻辑,主要看两个维度:首先,企业研发进展。国内数字PCR仪企业多数处于报证阶段,率先获批的仪器更有优势。来自官网显示,目前仅有4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批文,分别是领航基因、臻准生物、新羿生物、科维思生物。其次,仪器参数水平。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考量:反应数、上样体积、检测荧光通道、样本通量、试剂通用性。

三. 中游:测序服务商群雄逐鹿

分子诊断产业链中游,主要有3大类:测序服务商、第三方独立实验(ICL)、试剂生产研发商。其中,测序服务商形成一定规模后,也会自研试剂或仪器。而试剂一般与仪器配套,大部分仪器厂商同时也生产试剂,且基本实现国产化。

1.测序服务商:突破重围的3大抓手

测序服务商,目前是创业公司比较集中的赛道。从应用领域角度,一方面,NIPT、肿瘤诊断治疗是目前主要应用的两大领域。国内NIPT市场接近饱和,头部已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肿瘤领域,渗透率不高,但玩家多,头部公司燃石医学、泛生子,今年6月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传染病检测是逐渐成为投资机构关注方向。迅敏康聚焦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拥有qPCR检测平台、病原耐药全基因组测序等系列产品。

2020年迄今,提供测序服务的项目中,共有12个获得融资。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项目为何能脱颖而出,博得投资机构好感?

青桐资本研究发现,主要抓手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产品管线方向,肿瘤、微生物检测是目前资本关注的领域。第二,公司规模。明显资本更青睐中后期项目,获得融资的思路迪、睿昂生物、诺唯赞、凯保罗等,都已成规模。第三,科研实力,尤其在检测灵敏度、生物信息服务等方面能力。以百迈客为例,它通过生物云平台,提供了生物信息分析、公共数据整合等服务。

2.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4大巨头垄断

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ICL)的核心商业模式为集中提供医学检验服务,以规模效应实现盈利。目前国内ICL提供的项目以普检为主,高端检测比例较低。来自解析投资的数据,ICL仅占体外诊断市场的3%,落后于澳洲(80%)、日本(67%)、欧洲(50%)和北美(38%)的水平。

国内ICL市场规模较小,且集中度高,目前由艾迪康、金域医学、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四大连锁ICL巨头主导,已占国内ICL市场份额的70%,新项目跑出的机会较低。

3.试剂:头部成型,基本实现国产化

在分子诊断试剂领域,国内头部基本成型,有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复星医药等。据中创产业研究院,CFDA批准的15种核算提取试剂,国产占93%,无疑,国内分子诊断试剂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四. 下游:医疗机构需求高达90%

分子诊断下游覆盖广,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学校、个人患者等。其中,医疗机构是最大需求端,据贝壳社数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占分子诊断的90%。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