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六车齐发:用金钱的力量撬开新能源市场?
去年,恒大发布了新的汽车品牌恒驰,许家印不无骄傲地说,恒大同步研发十五款车在全球汽车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或许是为了验证自己说过的话,仅一年时间,许家印就对外推出了六款汽车,而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等品牌至今推出的车型也不过数款。 恒驰尚未公布新款汽车的具体参数,所以我们没法比较其与特斯拉或其它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差距,但从十数款车型同步研发到销售上的“车海”战术,这其中隐藏的危机不可忽视。 纵观特斯拉及国内一众跟随者,从圈钱质疑逐渐变为认可,打破用户认知的最终是车的销量,而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往往需要一款能打的产品。如特斯拉Model 3,今年6月,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座超一线城市,Model 3分别以1876辆、3171辆和1717辆成绩占据销量榜首。 再比如蔚来ES8,蔚来在6月交付了3,740台,自2018年6月启动交付,ES8累计交付22,938台,销量占比提升至34%。 恒大汽车启动车海战术,一方面固然证实了恒大同步研发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在消费者层面,一旦这么多车型的价格、定位及产品特色不清晰,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降低购买欲望。 买手机虽然不比买车,后者更为理性,但智能手机市场上机海战术的失败仍具有参考价值。 而且如果说恒大是想从车海战术逐渐摸索出恒驰的定位,为产品精准化作准备,那汽车制造的多条产品线可能会为恒大带来巨大亏损。 亏损其实已然拖累了恒大的财报。财报显示,恒大健康2019年营收56.3亿元,增长79%,但净亏损49.4亿元。如此大幅度的亏损哪来的?因为投资汽车业务导致行政支出增加了8.4倍,财务费用增加了4.7倍。 由此可见,恒大造车在进入汽车制造全产业链上的冒进,也延续到了销售战略,而这和恒大在地产圈一直以来的风格颇为相似。 2016年,“万恒之争”的规模较量中,恒大以75亿元的微小差距领先,从2013年的1000亿到2015年的2000亿,恒大用了三年,但从2000亿到3000亿,恒大仅用了一年。该年,恒大的拿地金额也创下新高,仅2016年上半年,恒大新增土储金额就达到了844.66亿元。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新能源,恒大都在以一种追逐者的姿态前进,所以它坚信唯快不破,但这种思维在汽车制造业能否起到效果,还未可知。 尤其是,恒大要想卖车得先学会让用户认识恒驰。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