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中国品牌崛起为何艰难,德国制造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发布时间:2020-09-27 14:23:32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美国科技霸权愈演愈烈,一方面折射出中国企业正在崛起变强,有将美国科技霸权撕开一条口子的趋势;另一方面,被卡脖子依然是中国企业的现状,核心技术的短板还十

随着美国“斩首行动”步步逼近,中国高科技企业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

先是华为被重重围剿。

接着是TikTok被彻底封杀。

大疆的禁令刚刚“暂缓执行”,中芯国际又被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科技霸权愈演愈烈,一方面折射出中国企业正在崛起变强,有将美国科技霸权撕开一条口子的趋势;另一方面,被卡脖子依然是中国企业的现状,核心技术的短板还十分明显。

他山之石:经久耐用的德国品牌

8月10日,《财富》500强出炉,其中133家(含中国台湾)中国企业上榜,数量首次超越美国。但从在这份看似漂亮的成绩单中不难发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等中字头央企及地方国企占据80%以上,除此之外,排名靠前的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及以国内消费为主的民族品牌茅台、五粮液等。

庞大不等于强大。

从科技竞争角度来看,中国上榜的企业数量单薄,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追赶的状态。暂不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相比,且观人口仅8000万的德国,竟能创造出2300多个世界品牌,令人惊叹的同时也发人深省,是什么成就了德国制造?

德国工业化开展得很晚,英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二战后又是战败国,需要在废墟上重新建设,但是很快,德国的制造业却成了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德国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的德国人,会把每一座建筑精心设计成艺术品,哪怕是被战火摧毁了,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起来,让它流芳百世。

在德国,没有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企业。德国企业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历,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与此同时,德国人不相信“物美价廉”。

因为“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而在于它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技术以及优秀的售后服务。很多德国企业制造的产品,都在技术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也因此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

就连厨房中的锅具,德国也能做到受全世界热捧,天然抗菌、耐高温,既节能环保,导热效果又极佳,以至有一种说法,“使用德国锅具,一根蜡烛就能弄一顿美味佳肴。”

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很多都“能用100年”?

在一位德国的企业家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德国自然贫瘠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是靠国外进口,所以必须物尽其用,尽量延长使用期,保证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另外一个原因是,德国人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

三个转变: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

相比德国企业的独具匠心与精湛工艺,中国民族品牌正在经历“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1958年,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在六、七十年代,红旗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出第一辆红旗轿车的图形

80年代初,从“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的广泛传唱,到“省优、部优、国优”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客观推动了民族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系列家电、棉纺、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品牌发展迅速。海尔、华为、健力宝、长虹、TCL、永久、大宝、美的、隆力奇、霞飞、万家乐、北冰洋等品牌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海尔、华为、美的等公司已成长为世界品牌,与之形成截然对比的是,拥有国民彩电大王之称的长虹,沉没到行业末端;曾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的永久自行车也因科技含量低,一直徘徊于低端市场;曾凭借“万家乐、乐万家”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的国内厨卫第一品牌万家乐,业绩疲软、利润下滑、发展方向模糊,逐渐在行业中没落。此外,“天天见”的大宝易主美国强生,隆力奇致力于直销模式自救,中国“魔水”健力宝、上海老品牌霞飞等众多承载着众多人儿时记忆的品牌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

90年代到新世纪,改革开放进入了“八国联军”时代。国外品牌大到家电、小到钢笔,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迅速入侵人们的生活。那个时候,东芝的火箭炮、松下的画中画,是国人狂热追求的品牌,代表了先进技术、高质量、好口碑。

随着改革开放共同激荡的,还有互联网的迅速崛起,2000年左右,百度、阿里、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诞生并迅速扩大,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开始从以质量管理为重点向全方位打造品牌转变。国际化、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这一时期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此,中国民族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时间推进,近年来,围绕百姓衣食住行,民族品牌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如李宁,将运动与潮流结合,将“中国李宁特色”的潮流经典搬上了纽约时装周;中国家纺四巨头之一梦洁家纺,与人民文创官宣合作,开启了家纺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跨界碰撞,民族品牌开始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进行深刻洞察;而电器品牌代表格力由“好空调,格力造”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彰显着民族品牌的自信和战略布局。

比肩国际品牌的挑战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志,更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其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的差距决定了品牌的高度。中国品牌要成为世界品牌,充满挑战。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曾经国人一度去日本背马桶盖,去韩国买化妆品,去欧洲买奢侈品包包,去德国买锅,用自己的热情和钱包给外国品牌投票。

或许很多人好奇,芯片等高科技被卡脖子,为什么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的品牌之路也如此崎岖?

其实,看似普通的行业或者产品,优秀和普通之间也有着巨大的鸿沟。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