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走上平衡木:社区化与商业化大博弈
B站粉丝量超640万、2019年百大UP主之一的“机智的党妹”曾经在视频里说,自己每月从B站拿到的创作激励,只能覆盖每月视频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一;而在B站,各视频分区的变现困难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鬼畜娱乐、生活时尚、游戏动画。 有B站UP主早已开始变现。有数据显示,B站上86%的美妆博主都有过广告接单,而据某MCN向地歌网透露的数据,B站上粉丝接近70万的美妆UP主,一条原创视频报价8.5万元,粉丝量接近的微博时尚博主,原创视频报价仅为2.4万元/条。 伴随Z世代新消费人群的崛起,B站正在被更多广告主相中。某服装品牌市场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在B站做过推广的新锐品牌。 为此,B站也在去年推出了“花火”交易平台,撮合UP主和广告主的交易,平台向客户收取5%的信息服务费;而有第三方代理商告诉记者,品牌方从“花火”下单,可以在UP主视频下方加店铺链接,并且不会像私单一样被限流。 变现、变现、还是变现,B站的激进破圈也要“开花结果”。 不止是UP主,B站自身的营收引擎也在加速运转。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B站总营收超过2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非游戏收入约为14亿元,占比超过50%。 其中,B站的直播和增值服务收入8.253亿元,同比增长153.16%;广告收入3.486亿元,同比增长107.87%;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57.76%。 可以看出,为摆脱所谓“游戏公司”的标签,B站正使出浑身解数。自今年以来,B站连续引入华纳、欢喜传媒等多家公司的影视作品;在直播端,签约头部主播冯提莫,拿下英雄联盟S级赛事的直播版权;开放UP主商业化资源等。 商业化举措开枝散叶,B站确实足够激进,但其作为一家内容社区,仍然在寻求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 有B站用户曾向媒体表示,虽然B站有电商功能,但并不经常在B站买东西,因为“一些手办、模型的价格较高……感觉跟在日本买的不太一样,一般还是会选择直接海淘。” 另外,B站主站的广告主要分为效果广告和展示广告;有媒体统计,B站效果广告的AD load不到10%,是同类视频平台的一半左右。 显然,使用习惯、用户体验,这是B站在商业化层面保持了克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采取激进增长策略的B站,商业化进程势必需要加速跑。 保持平衡不简单,微博、微信都会是B站的前车之鉴。 2013年的微博,在微信冲击下遭遇滑铁卢,随后通过在智能手机上预装App、扶持垂直领域KOL,并且获得了阿里投资,微博得以在2014年成功上市,史称“二次崛起”。 下沉、娱乐化、网红经济……多项因素将微博推上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虚假流量泛滥、优质内容难以提纯、精英人群大量流失……过度商业化的微博,沦为平庸。 月活过5亿的微博,收入已经被快手、抖音等同量级的新兴产品,远远甩在身后。 反观另一款产品微信,其微信公众号从诞生之初就保持了克制基因,在打扰用户的商业化策略上起步很晚,内容付费、发现文章和账号、小商店带货等功能,都是在今年启动的。 同时,微信公众号从未施行过创作者激励计划。 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已不足2%,但对众多新媒体创作者而言,公众号依然是图文内容首发通道,微信由此不断放大自身的媒体属性。 微博和微信,几乎同时代的产品,却是两条不同路径。过度商业化的弊端已经清晰地摆在B站面前,但处于激进破圈中的哔哩哔哩,又能否保持社区产品的克制。 显然,如今的B站依然处在十字路口中央,再回头已经不现实,而在商业化与社区氛围的长期博弈之下,B站想在前行中保持平衡,这道命题依然没有满分答案。 文|韩志鹏 (应受访者要求,小清、靖宇皆为化名)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