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高教展看希沃:“智屏互联”如何助力高校数字化?

发布时间:2020-11-04 12:23:38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互联网
导读: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1,高等教育已经迈向“普及化”新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1,高等教育已经迈向“普及化”新阶段。

在一轮轮扩招背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资源有限、优质课程匮乏等问题。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希望通过打造“金专”、“金课”,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能亦步亦趋式地追随西方发达国家,这条“变轨超车”之路无疑需要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相比智慧课堂已经普及的基础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学生学习、老师授课和学校管理都缺乏有力的工具抓手。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和“智慧校园”,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尖兵,希沃围绕高校信息化形成数字教室、小组研讨教室和校园物联等多套解决方案,助力高校数字化。

数字教室助力高教“变轨超车”

曾几何时,我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的比例一度低于印度。在那个时代,国内高校生承担着专业突破的重任,平均6.83:1的生师比2(1992年)也利于老师密切地与学生交流,进行专业指导。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仍长期停留在10%以下1,“百里挑一”式的高校学生规模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启“扩招模式”,高等教育也由此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迈进。

随着普通本专科招生接近千万,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希沃副总裁、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出版事业部主任魏振水看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既需要通识型大课,也需要专业型小课。

通识型大课负责提升学生认知的广度,学生规模往往几十甚至上百人。在传统的阶梯教室里,投影ppt是课堂唯一的焦点,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向教学”难以改变。在希沃看来,阶梯教室的场景内仍要解决“演示”的需求。110英寸乃至200英寸的大画幅显示屏和影院级音响,能够有效改善老师授课设备,提升学生听课效果。

解决“教”的痛点后,“学”的痛点也需要解决。动辄上百人的公共课,老师难以关注和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希沃提出“智屏互联”的概念,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和手机设备同步授课内容,而且能够参与课堂互动。在设备互联的基础上,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实现数据互联,助推老师改进教育决策,完成师生间的情感互联。

专业型小课肩负着深究专业学习的重任。除了常规“讲授式”课堂外,“研讨型”教学也不可或缺。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需要同学间互动讨论的激发,也需要老师的评价指导。希沃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多屏协作和联动,激活每个学生参与思维碰撞。

高教展看希沃:“智屏互联”如何助力高校数字化?

对高校而言,除了需要信息化解决方案改善教学形式外,如何为高校老师有效“减负”,也是难点。

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不同,高校教师同时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一方面,“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形成了重科研轻教育的高教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老师想对每位学生都做到“望闻问切”很不现实。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高校老师的工作重心回归教学。10月13日,教育部负责人在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答记者问中就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 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

从教学管理层面看,高校教师每周可能要面对两三百名来自不同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学生,非常缺乏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工具。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只能停留在签到和问答上,如果碰到上百位学生的公选课,连签到和问答也只能抽查。

希沃希望通过“品课”将高校老师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以扫码的方式完成签到,课程中则能够通过自己的终端和老师互动。

品课也能让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直接。以往,老师分享ppt、布置文献预习任务往往需要通过班委传达。品课则不仅解决了材料分发的难题,而且能帮助老师搜集学生预习、复习情况,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

从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不管是研讨型的seminar,还是翻转课堂,似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实际上,中外高等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教育预算紧缩后,其高等教育的丰厚资金和丰富资源建立在提升学生经济门槛之上,发挥不了平衡贫富差距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方向不断发展,不可能照搬和复制西方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无疑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环。

数据主导,助力高校打造 “金课”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2017年,我国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5.8万人,仅占当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68%。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让部分高校不得不开设一些由非业界或非专业老师教学的“水课”。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解决“水课”。

金课建设计划应运而生。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

打造“金课”,既需要信息化工具的硬件支撑,也需要改变单向的教学形式。

在过去,高校在打造精品课程上已经有所尝试。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曾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掀起MOOC风潮。但是,慕课更像是名校的招牌广告,普通高校要如何苦练内功,打造自己的“金课”?

希沃将摄像头整合在大屏中,同时完成课堂情况和屏幕显示的录制。这种“伴随式静默采集”能够将日常教学数据留存常态化,解决了以往布置机位耗时耗力,干扰师生注意力的问题。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