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方便读懂5G核心网
如上图,用户面(UPF)仅负责传输数据包,控制面(比如SMF)仅负责处理会话连接的建立和断开......这种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的架构,允许分别增强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UPF)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用户面(UPF)下沉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从而大幅降低网络时延。 不依赖于接入网的统一架构 在4G时代,3GPP接入网(比如LTE、WCDMA)与非3GPP接入网(比如Wi-Fi)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到EPC。 但5G时代,不管是“3GPP接入网”(比如5G NR、LTE),还是其他“非3GPP接入网”都使用相同的接口连接到5GC。 为此,R15定义了如何基于此原理使用N3IWF将“Untrusted non-3GPP access”(比如公共Wi-Fi)连接到5G系统。R16还研究了将有线接入网纳入统一的接入,这就是真正的“固网和无线融合”了。 基于服务的架构(SBA) 前面我们讲过5GC的系统架构图,这是我们熟悉的以“参考点表示”的架构图,这让我们易于理解核心网的节点之间是如何连接。但事实上,5G标准还给出了另一个更“真实”的5GC系统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5GC控制面引入了基于服务的架构(SBA)。在SBA中,每个NF并非一对一(点对点)连接,而是所有NF共享一条通信通道,每个NF都可以与任何NF通信。 为啥要采用SBA?在过去的EPC中,每一个节点单独定义“参考点”,每个节点之间采用单独的协议进行通信,这显然太复杂,不灵活。5GC认为不能再这么干了,于是将每个NF定义为“服务”,任何一个NF都采用相同的协议(HTTP/2),这样一来NF之间的连接就更弹性了,也大大增强了灵活扩展性。 但问题来了,在这样的SBA架构下,一个NF如何知道另一个NF提供的是什么服务呢?都提供了哪些服务呢? 于是,NRF(网络存储库功能)被引入到5G核心网控制面,其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授权”和“服务发现”功能,具体点讲,就是负责对网络功能服务注册登记、状态监测等,实现网络功能服务自动化管理、选择和可扩展,并允许每个网络功能发现其它网络功能提供的服务。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