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海尔、美的、小米的冰箱江湖,三个方向一个未来

发布时间:2020-04-01 16:26:34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以前老北京有一个行业,冬天凿冰,藏到窖里,夏天取冰用来降温保鲜,作为冰箱的替代品。干这行的工人叫“凿冰的”,掌柜的就叫“冰窖掌柜”,《诗经·七月》中便

这里涉及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将冰箱看作一个电子产品,即使冰箱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但是这不代表产品的设计语言可以过度增加“电子化”的元素,没错,“智能相对论”说的就是冰箱上的“电子大屏”。

“智能相对论”看来典型的过度设计产品

目前这种电子大屏只出现在少数品牌两万左右的顶配产品线上,这类联网冰箱除了常规带屏智能音箱的功能之外,还绑定了购物、餐饮教学等大量平板电脑的功能。

“智能相对论”顾旭光认为过度的智能化设计反而让人望而生畏,冰箱上的“电子大屏”反而不如传统的LED小中控显得合理。

为什么小型的数据显示屏没有问题,而电子大屏就是在过度设计。 因为后者在剥离产品本身“耐用品”的特性,栅格状LED的数字显示屏有种复古意味的审美,较低的电子化特性实际上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就好像一张民国的椅子放到现在并不会十分违和一样。

SMEG的产品设计语言可以几十年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把冰箱作为一个家具来打造的,而非不断的突出产品的“科技感”。

老牌大厂与其在冰箱上加屏幕,将其打造成一个电子产品,不如多琢磨琢磨产品设计。冰箱不是连上WIFI就是高端智能,在一个跳蛋都要连WIFI年代,人们关注点反而会跳出智能化的噱头,回归到产品的原始特性上——这个冰箱保鲜到底好不好使,老人孩子好不好用?

仅此而已。

三、冰箱的未来是沿着人群需求和耐用品设计感继续发展

疫情在国内已经逐渐走向稳定,人们期望之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

对于那些非要说排队吃海底捞和喜茶是报复消费的朋友,真应该去补一补宏观经济学了,不用特别复杂的教材,一般大一学生用的曼昆宏观就好。

从近期的楼市成交情况看,成交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环比都下降5.6%左右。

“智能相对论”走访了长沙市的几大购物中心之后,销售人员普遍反映销量平平,一方面春节并非大型家电的旺季,大家电通常和楼市交易旺季同步,另一方面疫情结束后人们对于大件商品的消费意愿还在观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也为冰箱厂商提供了一个沉淀的机会。

从整个行业上看,以往的生产商在继续努力细分,新玩家也在继续涌入市场。

比如,格力进军冰箱、以50亿投资打造了长沙生产基地。

小米凭借IoT生态链体系和对年轻人需求的精确把握继续在智能家居市场翻江倒海。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反而更懂得家电的耐用品特性,针对人群需求做好功能定制即可,同时无需过度“电子化”。

在产品功能方面,各厂商都敏锐地捕捉到了细分人群的需求趋势,并推出了相关产品。

在产品设计方面,老牌大厂有时候反而被一众互联网企业的概念炒作忽悠得有点晕头转向。忘记了大型家电有类家具的“摆件”特性,导致在嵌入冰箱、以及高端产品的设计语言上,与国外的系列品牌拉开了差距。

不论如何,现有冰箱未来的主要方向已经比较明朗,题目摆在这里,考验的是厂商的基本功,历史只有几十年的国产厂商面对国外上百年的企业,未来或许有一场硬仗要打。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