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 美团终结“三电一兽”格局预言会成真吗?
从发展历史上来看,共享充电宝创业起于2014年,爆发于2017年。据创业邦报道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两年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均融资2.3笔。2017年3月-5月鼎盛时期,资本最疯狂时,10天内行业融资金额近3亿,40天内涌入12亿,包括IDG资本、金沙江创投、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等超35家机构,有投资人形容当时“融资速度是共享单车的5倍”。 2017年10月开始,共享充电行业掀起倒闭潮,杭州的“乐电” 成为首家倒闭公司,当时的共享充电宝使用频率低,难以盈利。之后PP充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先后进入项目清算阶段。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除了小电科技在2018年完成B+轮融资,资本再未向共享充电宝项目投入分毫,赛道骤冷。 为什么呢?这跟充电宝业务本身的商业模式有关。理论上来讲,共享充电盈利模式清晰:充电宝本身设备成本低,运维成本也不高,每次充电价格是1元/小时,凭借租金收入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为抢占更多优质点位,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断提升商家的分成,有业内人士称商家分成现已达到70%,甚至是80-100%。另外就是“天价入场费”了。脉脉上此前有人爆料怪兽的入场费,详细列举了怪兽充电在各大城市厅堂会所的费用,如武汉威尼斯水世界,怪兽充电合作一年入场费高达140万元。 长此以往,企业拿到手的利润会越来越少,最终不得不抬高充电宝的使用价格来维系盈利。从最开始的一元每小时,到两元、四元甚至八元每小时,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的一路“飙升”曾引发消费者多轮吐槽。但依靠涨价来收割用户,消费者总会有不再买账的那一天。 但是现在美团入局,或许能改进行业内生态模式单一、脆弱、抗风险能力差这些缺点,给现有的玩家“敲响警钟“——根据美团2019年Q2财报显示,美团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万个到店活跃商家,仅仅依靠目前现有的数据资源,假设在这些点位都铺上美团的共享充电宝,其点位数将是目前“三电一兽”点位数的总和,这种“想象”对于“三电一兽”来说显然是更高维度的威胁。 未来,在美团的倒逼下,或许行业内的既有玩家会努力进步,或许市场会重新洗牌、并购重组,但大家都希望看的是,是美团能够对整个行业的前进起到推动作用。 其实,站在用户的角度,巨头们谁输谁赢不重要,用户更在意谁能提供合理的价格来做参考,要知道当下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收费定价实在过高,如果王兴携美团入局能将价格打下去,对所有用户都是一个好消息。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