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遭遇需求约束,疫情后将如何重建消费?
谈到经济形势的判断,现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看1-2月的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下降13%。 三月份很多地方也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水平,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影响较为明显。 二季度本来认为是有“V”型反弹,但是随着全球的疫情暴发,高盛预测美国的GDP是-20%,欧洲也会大幅度地降低,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出口也仍然面临非常严重的短缺。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将是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心所在。 而消费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需的关键一环,应给予怎样的政策支持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 复工遭遇需求约束,重建消费驱动内需 在疫情冲击之下,消费活动受创较为严重,1-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滑20.5%,缩水约为两成。 随着国内本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3 月以来工业生产持续改善,复工进度也有所提升,截止 3 月28 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接近99%,可以说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但需注意的是,复工并不等同于复产,由于下游需求依然处于低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产意愿。 虽然国内疫情趋于缓和,但是当前海外疫情扩散形势严峻,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普遍陷入低迷,2 月开始摩根大通全球PMI 综合指数跌破荣枯线,3 月进一步下滑至不足40%,3 月美欧日制造业PMI 均已降至荣枯线下,外需下行压力加大。 在外需明显转弱的情况下,托底经济就要依赖内需,而内需中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促消费有哪些实招? 促消费对于扩内需的重要性毋庸臵疑,那么,怎样的政策支持能够使得消费在疫情后得到尽快回补呢? 需要明确的是,不论是在观察消费时最常用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还是在GDP 所统计的最终消费支出中,其实统计范围都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个部分。 定向补贴居民收入,消费券重出江湖 增长制约居民收入,冲击打破良性循环。首先来看居民部门,促进居民消费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提高居民收入;二是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 补贴提振收入,减税降低负担。因此,促进消费回补要想办法使得居民收入端得到修复。 提升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政府给居民派发现金,补偿居民在疫情冲击下的收入损失。 个税覆盖有限,减征作用不大。但是,由于我国个人账户建设仍不完备,个人所得税也是主要由企业代缴,因此,直接派发现金难度较大。 欧美出口承压,考虑定向补贴。事实上,我们能够通过其它方式给居民收入以定向补贴。 从行业的角度出发,虽然国内本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秩序有所恢复,但海外疫情愈演愈烈,这就给外贸企业带来持续冲击,特别是占据我国出口超过30%的欧美地区,其严峻的疫情形势给出口欧美企业造成很大的经营压力。 失业人员补助,应对疫情影响。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急需补贴的是那些因为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的就业人员。 根据人社部公报,18 年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 1266 元,较17 年增长13.9%,假设19 年这一增速保持不变,则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约为1442 元。20年2 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2%,较19 年底上升1 个百分点。 而从消费端去进行补贴,我国过去最常用的补贴方式主要有二:一是针对居民购买特定消费产品的补贴;二是通过发放消费券来补贴居民消费。 产品补贴使用频繁,汽车家电两大品类。 这类补贴措施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补贴产品往往集中在传统的耐用消费品,主要就是汽车和家用电器这两大品类; 第二,补贴政策通常会设臵退出期限,虽然根据实际情况会有延后,但总体上仍属于阶段性政策; 第三,补贴政策不仅能够实现促消费的目的,还可以引导结构优化,例如针对节能产品补贴就有利于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消费券重出江湖,覆盖广抵扣有限。从已经落实地市的消费券政策来看,首先,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多数并不设臵户籍门槛; 其次,需要满足一定的消费金额才可使用,且抵扣相对有限,最多不足100元,多数单笔抵扣不足 50元; 最后,消费券通常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限,过期作废。 消费失速下滑,补贴集中发力。无论是产品补贴政策,还是消费券政策,出台的经济背景都比较相似,概括起来就是“消费不给力,经济有压力”。 政策效果短期显著,长期不可过分依赖。从历史上的政策效果来看,补贴在短期内成功地止住了消费的下行趋势,通常在补贴政策实施之后,消费会迎来比较明显的回升。 产品补贴针对性强,消费券使用范围较广。虽然政策出台背景和效果多有相似,但针对特定消费产品的补贴同消费券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减税优惠可以重启,拉动消费效果显著 小排量车税率优惠,销量提升尤为显著。我们还可以通过减税的方式,来降低居民的消费负担。 重启优惠回补消费,个税抵扣也可利用。汽车消费作为可选消费的第一大品类,其销量走势对于整体消费增速的影响非常显著,而车辆购臵税并不是我国的主要税种,19年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仅有 2%左右。 补贴还是减税,财政效果不同。减税与补贴政策虽然都能促进消费,但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减税政策具备总量性和普惠性特征,而补贴政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方便用于结构性调整。 提升消费意愿,效果事半功倍 再次,在修复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这能使促消费政策效果得到进一步放大。 限购地区需求不弱,适度增额释放潜力。过去我们在部分消费领域存在着诸多的管制措施,比如作为我国消费的“重头戏”,汽车的限购政策就明显制约了重点城市的汽车销售。 政策鼓励放松限制,广杭两市率先落地。通过放松限购的方式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地方政府财政不会产生压力,甚至在拍卖车牌地区还会补充政府收入。 建设配套设施,拉动投资需求。但是,限购措施的放松乃至解禁,也需要相应配套政策的完善。 目前汽车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困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染,二是拥堵。 服务消费回补,需要假期配合。此外,部分消费不仅同收入水平相关,还需要时间投入,因而节假日期间消费活动通常比较旺盛。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补足政府投入短板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高层会议首次提及。公共消费作为政府开支中具有消耗性质的支出,与居民消费合计为社会最终消费支出,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公共消费本身就能直接提升我国的消费水平。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