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营收超预期且亏损大幅收窄 Lyft何以驶出"疫"外之道?
北京时间5月7日,美国网约车巨头Lyft公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一经公布,Lyft股价在当日的盘后交易中大幅上涨16.39%,截至目前,涨幅收窄至14.85%,报30美元。从投资者们的反应来看,疫情对Lyft一季度财务数据的影响似乎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 从财报数据来看,期内,营收超出市场预期的8.93亿美元;净亏损相比去年同期的11.385亿美元大幅收窄。倘若按照这样的发展形势走下去的话,Lyft扭亏为盈似乎指日可待。 不管怎样,在今年疫情重创网约车市场的大环境下,能够交出一份超市场预期的财报实属不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Lyft的股价受财报刺激上涨,但迄今为止已下跌约39%,当前仅有的8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较上市之初也明显下滑。这表明,Lyft实际上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那么, Lyft是否真的即将迎来盈利拐点呢?通过这份表现尚佳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营收同比增23%超预期 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从营收来看,一季度,营收达9.5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760亿美元相比增长23%,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2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Lyft第一季度营收将达8.9786亿美元。 净亏损方面,期内,Lyft的净亏损为3.981亿美元,每股亏损为1.31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但逊于分析师预期。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1.385亿美元,每股亏损为48.53美元。净亏损率为41.7%,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率为146.7%。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6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Lyft第一季度每股亏损将达0.64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yft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为97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2.115亿美元。此外,运营亏损为4.1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57亿美元。总的来讲,一季度的亏损情况正在逐步好转。 成本支出也同比下滑。具体来看,一季度Lyft总成本和支出为13.7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9.33亿美元。其中,营收成本为5.4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63亿美元;运营和支持支出为1.3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2.5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31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9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5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77亿美元。 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852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160亿美元。Lyft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8.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7.8%。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Lyft持有的非限制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 从各项运营指标来看,期内,Lyft活跃乘客人数为2121.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的2050.3万人次相比增长3%。每活跃乘客收入为45.06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7.86美元相比增长19%。 通过上述财务数据,我们看到一个越来越健康的Lyft正在归来。一季度不但扛住了疫情带来的压力,实现营收超预期,各项成本开支也在逐步下滑。但也不能过于乐观,毕竟在疫情的持续蔓延之下,Lyft已经在4月份撤回了今年的业绩指引,这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了Lyft正在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以下几点值得留意。 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 疫情之下挑战仍在继续 仅看单季数据,不得不说,在疫情阴云的笼罩下能够做出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也难怪投资者们对其青睐有加。但结合Lyft前几季的财报来看,其营收增速已明显放缓。 去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5%、72%、63%、52%,到了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至2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Lyft的营收增速呈直线下滑状态。 而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传统叫车业务需求暴跌,持续冲击网约车行业。Lyft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Logan Green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仍表示,4月份的乘车人数同比下降了约75%,而上周的数据同比下降了70%。这使得Lyft的营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临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营收增速持续放缓,且迟迟未能盈利的Lyft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即便是在疫情爆发对美国的旅行和运输产生了明显影响的背景下, Lyft一季度的活跃乘客人数逆势同比增长3%,但Logan Green坦言称 :"我们无法预测最终复苏的轨迹或时机,但很明显,宏观趋势将继续对我们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受疫情的影响较小,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这无疑给下一季度甚至是全年的业绩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是撤回全年业绩指引的重要原因所在。 虽然,Lyft此前推出新的按需送货服务,为在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生活必需品,包括日用品、膳食和医疗用品。但送货业务能否带来足够的收入仍需进一步观察,而且竞争对手也在如今备受挑战的大环境下,极力寻找突破口。 市场竞争加剧的背后 拓宽营收渠道能否行之有效? 疫情的爆发使得数千万人留守家中,大众对网约车服务的需求近乎停滞,使得Lyft和Uber的业务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疫情期间减少成本开支也成为了企业的明显需求。上周,Lyft解雇了近 1000 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7%。该公司还表示,将休假 288 名员工,并在三个月内降低免税员工的薪水,Lyft的高管领导层将削减20%至30%的薪水。与此同时,竞争对手Uber也因疫情考虑裁员20%。据悉,如果Uber决定裁员,将分步实施此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Uber的业务量下降了80%。本月初,由于疫情所导致的不确定性,Uber撤销了2020年的业务指导。 也正是在这样严峻的大环境下,使得二者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当存量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为了抢夺更多资源,竞争愈发激烈是市场规律,何况,还需要通过多方措施不断改善自身业绩以博得投资者们的持续关注。 上文中,我们有讲到Lyft正实施按需送货以填补网约车业务造成的损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竞争对手Uber在网约车市场之外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填补疫情期间造成的损失,这也是Uber的多元化优势决定的,Uber本身的多元化业务也势必会为其带来更多的增量。 疫情期间,Uber不但与国际上的各大商超们展开合作达成配送协议,上个月中,Uber又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对来自纽约市和迈阿密地区的用户可以通过电话订餐。对于这一服务,Uber表示在未来的几周中将推广这项服务到美国的更多城市。这意味着,在当前90%的美国人留守家中高度依赖送货上门服务的状态下,Uber的配送服务范畴还在进一步扩大。加之,Uber所拥有的国际业务优势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也就是说除了出行业务之外,Uber还能通过其本身就具有的外卖配送业务来获得一些营收,而对于Lyft来说,网约车出行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即便是推出了一些按需服务,对疫情造成的损失能填补多少仍是未知。 Lyft遭遇集体诉讼 商业模式面临威胁恐推高成本开支 据资料显示,日前,加州和该州最大的3座城市对Uber和Lyft发起诉讼,指责两家公司将司机视为独立承包商而非正式员工,以此来逃避工作场所保护以及员工福利,属于不当行为。此消息一经发出后,Lyft股价跌超3.9%。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