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社区团购:百果园的“豪赌”
社区团购大军,再添一员。 不久前,百果园宣布于惠州上线“熊猫大鲜”小程序,剑指社区团购。 在疫情催化下,社区团购行业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盒马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等等纷纷涉足,互联网新秀与老玩家混战其中,热闹非凡。 作为社区团购新兵的百果园,最近两年一直“很忙”。 2018年,百果园便宣布获15亿元以上B轮融资;2018年末百果园旗下一米鲜推出社区团购,小范围试水;2019年推出百果心享平台;今年年中,百果园与竞争对手鲜丰水果双双步入上市流程。 百果园的店面数量也随之猛增:从2018年初的2645家门店发展至今,百果园的店面数量扩张至4500多家。 动作频频的背后,百果园意欲何为? 稳扎稳打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迎来自己的黄金年代。 互联网信息化开始普及,同时“下海创业”成为年轻一代的首选。自1990年以来,联华超市、物美超市、家家悦、步步高超市等连锁商超纷纷落地。万佳、永辉超市、大润发紧随其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淘金热拉开帷幕。 彼时的深圳,正值经济腾飞,出生于江西农村的余惠勇只身来到深圳打拼。 1995年——1997年是外资连锁超市进入中国市场的高峰期,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卜蜂莲花争相进入中国。 年轻时,余惠勇便开始留着长发,正如他的性格,很有自己的主张与想法。沃尔玛的入驻带给了余惠勇极大的感触,也让他产生了做差异化竞争、做水果连锁店的念头。 然而,当余惠勇将这个想法报告给老板时,却并没有被通过,还被泼了一盆冷水。 “那时候沃尔玛刚进入中国不久,要是不创业我可能就去了沃尔玛,因为它当时给我发了Offer,6000块钱一个月,而我在当时的公司是1200块钱。”谈及过往,余惠勇不由得感叹命运的奇妙。 靠卖梨在深圳赚了200多万后,这个总是留着长辫子的胖大叔于2001年正式成立公司,并于2002年开出第一家百果园;同年的深圳市场也在不到3个月时间,出现了30多个品牌,诸如千果园、万果园、榴莲园、苹果园等等。 竞争高压下,余惠勇急忙加速开店,并在百果园开到第六家店后,就发起了加盟模式,同时靠低价吸引顾客。 然而卖水果,却是一门小而美的生意,一旦扩张,各种经营问题便层出不穷。 短期来看,百果园的销量的确增加了,但长期而言,许多加盟店以次充好,况且打价格战无法长久留存顾客,品牌形象受损的同时,也使得百果园亏损成为常态。 2008年,《第一现场》报道了一家被顾客投诉的百果园的门店,因其用国产的香蕉冒充菲律宾香蕉卖;那一年,百果园营业七年,店面100家,却亏损2亿元。 危在旦夕的百果园,决定把过去的松散型加盟模式全部停掉并回收门店管理权,加盟商改为自己的员工——每年每两家老店铺会产生一名新店长,负责新店的开拓管理。 同时,百果园开始打造自己的供应链。 百果园成立了果品供应链管理公司,并发展水果种植基地,以此加强供应链;发展自己的种植技术、肥料生产,提高自营的水果产品产能;不断缩减以往庞大的配送中心,并转移到离市场更近的地方,通过精细化、多温区的管理系统,针对不同果品进行分类运营,进一步降低货损率。 到2009年底,公司终于开始盈利。 百果园从此开始尝试电商业务,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向线上寻求突破;同时持续提升服务。 在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网络销售的鲜活易腐类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的情况下,百果园推出特有的“三无退货”,即“无实物” “无小票” “无理由”在销售起7日内可退货。 而在物流端,百果园建立采配中心、中央配送中心并在上游按照“特级、A、B、C级”、“大、中、小”的水果分级制度分产品类别,进一步标准化。 精细化运营下,百果园彻底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0——2014这五年时间,稳扎稳打的百果园逐步扩张,门店数从150家到940家;销售额也从1亿跨到20亿。 而2015年至2018年,自获得天图资本投资后,百果园共获得7轮融资,估值升至100亿元。 市场的看好、资本的助推下,百果园扩至3700家店,并独占水果连锁超市行业老大的位置。 早在百果园2015年的A轮融资中,其领投者天图资本就表示,预计百果园在3-5年内将实现上市,甩开竞争对手,成为中国水果连锁第一股。 余惠勇更是在2016年定下万店目标:“2020年,公司共计要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 然而,直至如今,百果园的销售额不到目标的一半,开店目标也远未达到。 在新零售的热潮下,百果园再度迎来困境。 进阶难题 成为水果连锁超市行业的第一后,百果园的市场占比依旧处于低位,也触及到了天花板。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的水果连锁有30多家,尽管连锁水果企业的第一、第二名均是百果园(第二名果多美并购到百果园),但其销售额仅占市场份额的1%,而排名第二到十位的同行加起来的占比也只有1%;即便百果园在2018年扩张至3600多家店后,其市场份额也不到2%。 剩余的市场份额,则被路边摊小贩、连锁超市、生鲜电商等占据。传统小众的水果连锁超市,在二三线城市很难活下去。 冷清的百果园门店与斜对面的小摊贩 有的城市街边小贩生意火爆,但小摊贩对面的百果园却无人问津。 传统的水果生意非标化严重,百果园寄希望于线上线下融合提升触点,从线下反向整合线上。 这一想法并非临时起意。 早在2015年,百果园便开始采用店仓一体的模式覆盖店面周边一公里,提供59分钟送达的服务。 “在实体门店,百果园与果多美友好并购重组,不仅避免了电商和O2O企业常见的烧钱大战,而且并购重组后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和线下门店布局,将成为水果O2O企业绕不开的基础设施。” 在与果多美并购的大会上,余惠勇便早已意识到实体门店正处于遭遇电商威胁的市场大背景下,希望布局更多的线下点位并强化供应链,为线上赋能线下做准备。 彼时永辉超市的“半边天”项目刚刚折戟,盒马还没有出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也尚未出头,美团、拼多多等一众企业尚未觉醒。 但好时机,不等于好结果。 收购果多美、合并鲜时代、整合一米鲜、与超奇达成战略合作;布局IT系统,上线自己的APP与小程序,入驻京东到家、美团外卖、饿了么、天猫等多个电商平台;百果园希望如同过去一般,通过自身努力赶上时代的浪潮。 但是时代不同了。 尽管百果园每年在IT系统投入数亿元,但时至今日,百果园的水果配送依旧是59分钟送达。 技术短板背后,不仅是算法,更是长久以来线下起家的百果园,缺少互联网思维。 而与此相对的是,互联网企业却纷纷打出自己的长板,构造出从供应链到平台服务再到消费者的完整链路。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